龍源電力集團總經理:謝長軍

“我建議風機制造廠,在考慮海上風電的同時,把陸地風電的問題趕緊解決好。現在問題太多了,尤其是華銳。”
在6月15日召開的2011年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謝長軍向中國最大的風電制造企業華銳風電[29.09 -3.45% 股吧]給出了“友好善意的提示”。顯然是吸取了陸上風電發展的教訓,他不得不提醒他的同行們,在發展海上的時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躍進”。
謝長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長期從事火電熱能動力工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 2001年擔任龍源電力(00916.HK)公司總經理以來,提出了在我國加快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的戰略構想。
在他看來,海上風電是今后風電發展的趨勢所在,龍源電力在努力保持陸地風電領先地位的同時,把海上風電開發放在新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積極實施海陸并舉戰略,希望以此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通過建設如東潮間帶試驗風電場,我們深刻體會到,海上風電建設絕不是簡單的陸上風電的延伸,也不是海洋工程的簡單嫁接,海上風電設計、施工、工程管理及運行維護與陸上風電及海洋工程有本質的差別。”面對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的施工、運行、管理差異,以及國內風機制造企業的質量問題,謝長軍調侃地說道:“龍源做陸上風電還是很生龍活虎的,做海上現在有點暈船。”
明陽風電產業集團董事長:張傳衛

從張傳衛的對手中不難發現:華銳風電背靠大連重工,金風科技[15.12 -3.14% 股吧]依附于三峽集團,聯合動力隸屬國電集團。風電產業的下游風電開發運營商皆為清一色的央企。
即便如此,張傳衛依舊展示著他能折騰的個性。退伍之后,張傳衛做過國企干部;1993年,辭職下海,湊了一萬兩千多元,辦起了明陽電器,生產輸配電設備;2006年,面對隱藏在政策規定和現實差距中的產業機遇,張當即決定創辦明陽風電(MY:NYSE),四年后上市。
張無疑還是個資本運作的高手。在2006年到2009年期間,張傳衛先后與一百多家投資機構接觸過,包括高盛、美林、淡馬錫等國際知名投行。明陽風電“完全是沒有錢、沒有地,也沒有人的故事”,但投行們聽了張傳衛的講述后,都顯現得比較信服,既有的技術資源、想象力空間絕大的市場,這兩點就足以讓投資方心跳不已。
2010年10月1日,明陽風電在紐交所上市。此前的63個小時,掌門人張傳衛卻一直睡不好,每天都起個大早,在曼哈頓中央公園晨跑。明陽風電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紐交所IPO成功的中國風機制造企業。短短4年時間,張傳衛成功地把明陽風電“鼓搗”成了產值過百億、資產近百億、投資能力過百億的風電行業巨無霸。
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徐建國

上海電氣(601727.SH)董事長徐建國并不避諱目前面臨的市場壓力:“與華銳風電等相比,上海電氣差距不小,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