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
有人說,風電產業的寒冬即將來臨,據非公開的信息,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經從鼎盛時期的80多家下降到了20家左右,而仍然存活的企業過得也非常艱難,工廠的開工率不足一半,風機價格幾乎降到了生死線,面對這樣的困難形勢,風電企業何去何從,后來者三一電氣選擇了堅持,總經理吳佳梁向記者闡述了三一電氣對風電行業的看法。
我們敢對各方表態,出了問題一切責任由三一電氣承擔,三一電氣的風機把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作為最低的標準。
三一電氣的設計思路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把風機掃風面積做到極限,即發電能力提到極限。
從風電項目招標來看,目前的思路是越低越能中標,而不比較風機的度電成本,我稱之為“比濫”。
中國風電特有的審批模式,這個模式使得風電成為低產出的行業。
全國有10億千瓦發電裝機,但利用率卻很低,電價居高不下,造成了巨大浪費。
記者:風電整機企業退出的消息層出不窮,有傳聞三一電氣也有此意?
吳佳梁:我也聽到了類似的傳言,人在江湖走,謠言總是有的,三一電氣沒有退出的打算,你知道的,三一是全產業鏈的、重資產的企業,不是只搞風機組裝,我們自己生產整機、葉片、增速機、發電機、主控、變槳、變流器、軸承甚至海上風電施工專用設備,不可能輕易退出的。
記者:三一電氣今年的營收情況如何?
吳佳梁:2011年共賣出160臺風機,其中有5臺賣到美國,總體來看還過得去。
記者:三一電氣怎么應對行業冬天將至的現狀?
吳佳梁:到了冬天就得穿棉衣,自己有棉衣就穿上,自己不夠就向媽媽借來穿。三一電氣的母體是三一重工,每年盈利100多億,做件棉衣不是難事,三一電氣抗寒的能力幾乎比任何一個企業都強,不過三一電氣最厚的棉衣還不在于此,風電行業的本質是看企業有沒有過硬的技術、質量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