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意見》提出,電力調度機構要督促風電企業對已投運風電場按照有關規定要求,開展并網安全性評價工作,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整改。請介紹一下風電整改和檢測工作的進展情況。
裴哲義:2011年風電發生多起大規模脫網故障之后,有關部門要求開展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并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多個文件,推動風電整改和檢測工作,還組織相關 網省調和中國電科院,按月制定了詳細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計劃,并督促檢測計劃的落實。各級調度按照相關要求,投入很大人力物力,積極協調、配合風電場做好低電壓穿越整改和測試工作。
截至2011年底,該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部分進展較快的發電企業80%的風電場完成了技術改造,但進展較慢的只完成了10%。目前,國家風電檢測中心正在全力開展已并網機組的檢測工作。
記者:《意見》強調電力調度機構要加強調管范圍內二次專業管理,在風電場的二次系統方面,有哪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您有什么工作建議?
裴哲義:風電場二次系統管理存在很多薄弱環節。一是大部分風電場風電機組涉網保護與系統不配合,風電機組定值設定主要考慮機組本身的安全性,不滿足系統安全運行要求。低電壓保護、過電壓保護、頻率保護、三相不平衡等涉網保護與電網運行不協調,系統發生故障時不能按要求正確動作。二是部分風電場監控系統不滿足運行要求,存在標準不統一、接口不規范、功能不完整等問題,不能與調度自動化系統互聯互通,給調度機構實時調度造成困難。三是大部分風電場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工作不到位,存在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能夠遠程訪問風電場監控系統等情況,二次系統面臨被惡意攻擊和控制的風險。
二次系統出現問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滯后;二是管理不到位。風電場在建設、運行中沒有很好貫徹落實相關要求。建議今后進一步加強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建立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已并網運行風電場應按照有關文件和風電反事故措施要求,盡快完成整改;新建風電場應加強建設、運行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開展工作,避免出現安全隱患。
記者:《意見》規定,“電力調度機構要逐步建立以省級和區域電力調度機構為平臺的風電功率預測預報體系,開展覆蓋調管范圍的中長期、短期、超短期風電發電預報工作。”請您談談目前工作開展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裴哲義:國家電網公司非常重視風電功率預測工作,廣泛開展了系統研發及應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2011年底,基本實現了調度側日前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的全覆蓋。
國家電網范圍內相關網省公司已經結合風電功率預測結果,開展發電計劃優化制定工作,動態調整電網運行方式,提高了風電利用率。
建立風電功率預測預報體系,開展覆蓋調管范圍的中長期、短期、超短期風電發電預報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目前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受制于風電功率預測水平限制,短期、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精度不高,中長期預測較難開展。
二是風電功率預測必須的風電場實時測風數據、運行狀態等數據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部分風電場還沒有完成實時測風塔建設等原因,風電場實時測風信息、機組運行狀態等信息還沒有上傳到調度中心;部分風電場雖然已經完成上傳,但數據質量不高。
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按照國家電監會和國家能源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風電功率預測預報體系,并不斷提高預測精度。建議風電場盡快建立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并加強系統維護,保證數據及時、可靠上傳。同時,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數值天氣預報技術研究,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風電預報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