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最近這些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二大電源是風電,但是一說到風電大家都會提到棄風問題。您認為,棄風問題的癥結在什么地方,怎么來解決?
張國寶:我覺得棄風問題的癥結在送出通道不暢。特別是有的地方風力資源非常豐富,而本身工業基礎不發達,用電負荷有限,更加重了棄風問題?,F在有人提出搞分布式風電,就地消納,分布式能源我也主張也可以搞,但是你指望分布式能源全部消納風電不大可能。也有人認為可以把高耗能產業轉移過去,實際上也不是正確方向,比如酒泉風力資源很豐富,風電送不出來,所以搞就地消納,酒泉鋼廠就上了個電解鋁項目,但是效益并不好。
因為風力本身就是波動的能源,你用在一個高耗能的產業上面很難。
另外一種嘗試就是電熱鍋爐項目,目前全國有兩個,分別在內蒙和吉林,我都去調研過,這兩個地方本來棄風很嚴重,同時供熱期比較長,后來地方上跟電網商量,能不能少棄風,把棄掉的這部分風電變成熱來供暖。后來就搞了電熱鍋爐。但這個方法也有問題,就是燒水的電到底是風力發電還是煤發電,現在分不出來,因為鍋爐用的電也是從大電網輸進來的,你并不知道用的是不是風電。唯一的區別在哪兒呢?地方裝了這個鍋爐以后,電網跟地方達成了一個協議,承諾每年讓它少棄風,也就相當于是用了風電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我認為還是在輸送通道建設滯后。
《中國電力報》:為什么我們通道總是跟不上呢?
張國寶:就是整天爭論搞不搞特高壓。
特高壓的問題,電網公司堅持要搞,但也有人反對?,F在三年過去了,電網規劃一直沒批。我就講這特高壓的問題應該好好總結一下。最早提出特高壓的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文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我曾向中央領導當面說不能久拖不決。
現在棄風主要集中在三北,大部分棄百分之十幾到二十的樣子,所以說這是個大問題。發改委徐紹史同志做的發展改革報告里有一句話:今年改革里要適當地調整風電的價格。這個話一出來風電企業就毛了,我們好不容易有點錢掙有點好日子過,你又要調。我曾經也提過我的建議?,F在風電確實有調價空間。如果調低電價同時做到不棄風,那么風電企業也就沒有意見了,而且清潔能源可以用的更多,風電對于煤電的競爭力更強。
《中國電力報》:還有光伏這一塊,光伏發電這兩年雖然電量很少,但是很熱鬧,爆發式增長,那么您認為光伏發電發展應重點解決什么問題?光伏發電將有怎樣的前景?
張國寶:我認為光伏發電和傳統能源發電相比沒有競爭力,甚至連可比性都沒有。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最早是1塊1毛5,后來是1塊,現在大概是9毛,比起火力發電來要貴一倍?,F在主要是靠補貼,這個補貼就相當于吃西藥,可以治病,但是時間長了可能有抗藥性。離開國家補貼就沒辦法活了,同時,如果蛋糕做的大了,補貼的金額就要大,所以肯定會被國家補貼的金額總規模給框住。去年不就漲了一次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嘛,將來要是再做大,基金征收標準就還要再提高,規模越大補貼就越多。我覺得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應該像風電那樣,通過競爭的手段把成本降到五六毛錢,接近煤電的價格,這樣才能健康地發展。有人認為很難做到,但是你看一下最近美國幾個光伏電廠和風電廠的上網電價已經低于燃煤發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