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如何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當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處于怎樣的階段?還面臨哪些障礙?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對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進行了專訪。
記者: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電力需求下降、石油價格回落、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等新情況,許多人心存疑問:還要不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此您如何看待?
石定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站在全球高度,用戰略的眼光審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問題。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和資源瓶頸制約、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根本之策。雖然目前電力需求下降、石油價格回落,但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淡忘了能源、資源緊缺的基本國情,忽略了石油和天然氣嚴重匱乏、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嚴峻現實,忘記了化石能源早晚會枯竭的必然趨勢。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大國,目前的人均消費水平不僅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能源緊缺的矛盾會更加突出。更何況,電力需求下降、石油價格回落只是暫時現象,隨著經濟的逐漸復蘇,這些情況會隨之改變。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雖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連續兩年持續下降,但我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形勢依然嚴峻。
從全球范圍來看,氣候在繼續變暖,由此導致的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想必大家都感覺到了。我國參與新一輪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為此,胡錦濤同志在今年3月份參觀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時強調,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節能減排和開發新能源工作尤其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