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都潑不進,現在情況逐步有所好轉。”江蘇新譽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迅表示。
他的比喻指的是在風電項目招標中民營風電企業參與的困難程度,他所在的新譽風電公司是全國風力發電設備制造行業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但一直以來,在東汽、金風科技以及華銳這些國有風電巨頭開足馬力生產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之時,新譽風電公司只能承攬一些小型機組,全力爭取一些訂單。
是民營企業的實力不行嗎?據了解,新譽風電公司目前是國內為數不多、能批量制造兆瓦級機組的企業,是風電行業關鍵設備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在國家863計劃兆瓦級機組項目基礎上,自主研發的1.5兆瓦雙饋式風力發電機組已形成批量生產,并開始著手進行3兆瓦海上直驅風電機組設計。如今,3兆瓦和3.5兆瓦的大型風電機組也能制造。為了擴大生產能力,新譽風電公司在常州投資23億元的新廠正在緊張建設之中。而該公司成立僅短短兩年時間。
盡管如此,王建迅提起國有電力集團還是覺得自愧不如,認為以它們的實力投點錢干風力發電還不是小菜一碟,特別是大項目在它們手里。
王建迅說,他們公司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找到市場。他說,目前發改委對國有企業情有獨鐘,民營企業進入市場很困難,國有風電制造巨頭訂單很多,往往來不及做,新譽風電公司中標的都是5萬千瓦以下的項目,而5萬千瓦以上項目均由國家發改委組織招投標。
在王建迅看來,相關部門之所以愿意將訂單“給”國有企業,還有一個原因是基于反腐,不愿跟民營企業扯上關系,容易扯不清。
據他透露,發改委有一個短名單,名單上的企業在風電項目招標過程中能加7分。在他看來這不是很公平。“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實際上大家在一個水平上,甚至我們還領先,應該是一個待遇。”好在,前不久,國家發改委開了一個口子,新譽風電公司得以首次進入參與招投標。
但問題又出來了。據王建迅介紹,要拿到5萬千瓦以上項目訂單必須先經過特別許可權招標,拿到許可證,才能競爭項目,但這次招標,新譽風電公司的產品價格排在第七位,沒能中標。“問題在于國有企業可以虧損,我們不能虧損,我們的訂價不能再降了。”王建迅認為這是一種非理性競爭,國有風電巨頭幾乎壟斷了整個大型風電機組制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