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造中國最可靠的風機
2009年銷售額逾百億元人民幣,一躍成為中國最大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躋世界三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之列。從東北、西北到東部沿海,布局遼寧、江蘇、甘肅、內蒙古四大生產基地,擁有1.5至5兆瓦系列大型風電機組生產線。
這些數字都屬于華銳風電,一個有些陌生的名字。相比其短短四年的歷程,這一切多少顯得有些傳奇。更為傳奇的是,華銳風電在眾多海內外風電裝備巨頭的爭奪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我國第一個海上并網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2兆瓦項目的全部訂單,給全球風電業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6月8日,34臺3兆瓦海上風機已經全部并網發電,源源不斷地向上海輸送綠色能源。
華銳風電何以能夠如此迅速地搶占國內兆瓦級風機市場,并取得市場認可?面對海外老牌企業的技術、經驗優勢,這家新生企業又如何通過自主創新提升風機品質?江蘇華銳基地能夠給江蘇沿海風電開發帶來什么樣的“催化作用”?帶著諸多疑問,本報記者不久前來到鹽城的華銳風電(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華銳”),采訪了華銳風電技術總監陳黨慧。
海上風電技術領先
一進江蘇華銳辦公大樓的門廳,就可以看到大型沙盤模型——東海大橋風電場。陳總笑言,這個展臺生動證明了目前國內能夠批量生產海上風電機組的,只有華銳風電。
記者:江蘇華銳地處黃海之濱,是作為華銳風電集團的海上風電生產基地建設的,發展現狀如何?
陳黨慧(下簡稱“陳”):江蘇華銳歷史很短,但是發展很快。去年5月才正式投產,實際生產時間只有半年,產值就突破30億元,占到集團的1/4。供應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的3兆瓦風機就全部產自江蘇華銳。今年江蘇華銳的目標是最大產能預計為1500兆瓦,產值目標60億元。
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已經全面展開,首批四個項目全部在鹽城沿海,也就是在江蘇華銳的周邊,而一年多來江蘇華銳已與周邊陸上風電場的開發商多次合作。對第一批海上特許權項目的風機訂單,江蘇華銳有信心。
記者:與海內外競爭對手相比,江蘇華銳的海上風電裝備技術先進程度如何?
陳:去年10月,“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在江蘇華銳風電產業園啟動建設,預計今年底前全面建成并完成首期研究任務。江蘇華銳風電園是與江蘇華銳同時創立的,由華銳集團與鹽城市共同建設,入駐的都是風機配套設備企業。海上風電技術裝備中心是目前國內風電裝備業的三大技術中心之一,中央財政資助的全國13個國家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之一,也是江蘇第一個國家級風電裝備研發機構。該中心實際總投資已逾8億元,下設海上風電技術裝備設計開發中心、海上風電技術裝備測試實驗中心、風電并網與網機聯動技術中心三個中心和海上風電場設計研究分中心,同時設立國家能源風電葉片研發(實驗)中心和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的分中心。
江蘇華銳的產品種類很豐富,目前已有陸地、海上、潮間帶等不同機型,功率分1.5兆瓦、3兆瓦到5兆瓦,僅僅1.5兆瓦就有幾十種細分機型,包括常溫型、低溫型。其整機設計水平較高,經驗比較豐富,尤其是產品細節、維護和服務。我們的優勢在于:風機功率普遍較大,3兆瓦海上風機已經逐漸成為主流,而國外還以2-2.5兆瓦為主,因此在大型軸承、剎車系統方面,江蘇華銳的技術反而較成熟。
隨著國家海上風電裝備技術中心的投入使用,未來江蘇華銳的自主創新水平必定會大幅提升。
可靠性:自主創新的目標
陳總提到最多的詞,除了“創新”,就是“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