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風電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余維洲
近日,非公有風電廠開發商中國風電集團,公布了一份靚麗的2010年業績報告。積聚了四年的力量終于爆發。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風電集團幾乎所有指標都翻了一番。新增裝機容量是之前所有年份的總和,超過65萬千瓦;發電量增長兩倍多,達到11億多千瓦時;綜合收益逾12億3千萬港元,較2009年(9個月)增長120%……
另一家非公有開發商UPC亞洲風力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發展情況也不錯,雖沒有準確數字,但其2006年底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總計開發建設了30個風電廠項目,投資規模將超過人民幣600億元,并且仍在繼續加大開發投資力度。
在我國,風電廠開發舞臺上唱主角的是中央或者地方能源企業,非公資本寥寥無幾,除上述兩家公司外,僅有宏騰、中閔、天潤等少數企業。然而,就是他們的存在,縱使局外人也會對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后勁多一些希望、少一份擔憂。
近來,風機制造業巨頭維斯塔斯宣稱,又有一批新銳準備加入風電廠開發的市場,其資金來源都是私人資本。
在擁有先天優勢的國有能源企業環立的競爭中,非公有風電廠開發商的日子過得怎么樣、發展前景如何?
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風電集團副總裁余維洲,相信讀者自會回答中找到答案。
采訪實錄:
中國能源報:中國風電集團的各項指標為什么會在2010年翻番?
余維洲:中國風電集團2007年上市,前幾年風電裝機容量累計130萬千瓦,2010年一年裝機65多萬千瓦。
我們進入風電行業比其他國企晚了兩三年,這是其一;其二,風電廠建設需要立塔測風至少一年,之后還有項目可研報告、審批、招標等程序要走,2010年在積累了前幾年的準備工作后,項目陸續投產發電,所以這一年中各項指標有一個飛躍。
中國能源報:作為非公有制風電廠開發企業,中國風電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余維洲:各項業績我們均已發布公告,盈利情況還不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在這12億多港元收入中,近一半來自風電廠發電量收益,另一半則來自風電服務、設備制造、工程施工等輔業。隨著風電廠的陸續投產,今后大部分收入將來自售電量。如果今后解決好風電并網問題,公司的盈利是不成問題的。
中國能源報:說到售電量,很多風電廠反映風電并網難,這會不會對中國風電的收入影響很大?
余維洲:在風電廠建設前期的可研報告中,一般沒有也不可能充分預估風電有多少無法并網,這將會是風電廠盈利多少的重要因素,從目前來看,雖然北方的風資源情況較好,但北方地區的風電項目有些限電情況,達到6%。今后,我們會在沿海、南方等并網情況好的地方建設新的風電廠。
中國能源報:在南方、沿海地區建設風電廠的進展如何?
余維洲:從去年開始,中國風電開始積極參與海上風電投標,今年,江蘇南通潮間帶5萬千瓦的項目已經立項,爭取投產并網。
另外,我們在浙江、上海等地已經立了海上測風塔。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云南等18個南方省份設立分公司。這些省份雖然風資源稍差,但電網建設較好,如果限電少一些,達到投資回報率8%以上的業績不成問題。
中國能源報:在開發風電廠中,中國風電集團作為非公有企業,有什么獨特的開發模式?
余維洲:2008年以前,我們采取和國有發電集團合資開發的模式,中國風電占50%以下的股份。
因為那時,國家的風電政策規定,中外合資企業買風機可以退還17%的增值稅,央企們愿意拉著我們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