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結束的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有專家指出,目前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此外,還有28個項目也正在積極爭取,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實現國家500萬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風電規劃目標任重而道遠。
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廣闊
對于海上風電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曾經指出,“海上風電代表了國際前沿的風電發展水平,能否在全球具備產業競爭力,就要看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能否走在海上風電領域前列。”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近日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海上風電市場的全球投資規模將達到1300億歐元,歐洲將是引領這一趨勢的先鋒,而亞洲也將緊隨其后。現在,歐洲海上風電每年投資達70億歐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翻倍。報告預測,在這一期間亞洲投資將從現在的每年16億歐元上升到50億歐元。
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劉文波對記者表示,這一過程蘊藏著巨大挑戰,因為以后的海上風電場會更大,離海岸也將更遠?,F在海上風電場的日發電量平均為20萬千瓦,而未來將上升到34萬千瓦左右。全球新建風電場也將更加遠離海岸,從現在平均60公里變為100公里,而在這么遠的距離,海水平均深度也將達到45米。這一趨勢勢必導致發電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項目的日漸復雜。
如果要與其他能源一較高下,風電企業必須想辦法大幅降低發電成本?,F在海上風力發電在歐洲每度的價格約為14歐分,但是如果到2020年,成本能下降30%左右的話,每度電的價格便可降到9歐分,這會成為海上風電獲得成本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速
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全球海上風電的并網項目長期以來主要集中在歐洲。隨著兆瓦級風機機組自主研發技術的突破,中國的風電項目也開始從陸地走向海洋。
與目前大量建設風電項目的中西部地區相比,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用電量大,煤炭資源少。與此同時,東部沿海特別是江蘇、上海地區,海岸線長、水不深、適合風電發展的面積比較大,且東部地區電網基礎設施良好,并網消納能力強,尤其適合發展海上風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共計38.96萬千瓦,是除英國、丹麥以外海上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其中近海風電裝機容量為12.81萬千瓦,規模最大的近海風電項目為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項目(10.2萬千瓦),其余主要是風電機組制造商安裝的樣機。作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潮間帶風電的開發進程較快,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潮間帶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6.15萬千瓦。(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