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設備制造領域,除了金風、華銳、東汽外,還有不少企業發展勢頭較快,如上海電氣、北京重汽、浙江運達等等。”施鵬飛告訴記者,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新能源利好政策,中國風電市場成長很快,對該領域感興趣的企業越來越多。以東方電氣為例,該企業2008年風電設備制造業收入為26億元,對應交貨量300多臺。根據存貨量與排產計劃,2009年風電設備的收入增長可能接近200%,該領域將會成為東方電氣在2009年收入增量的主要構成部分。
根據記者了解,除了上述提到的7家企業外,中國目前至少已有70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多數為整機制造企業,少數則專門生產葉片等部件。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風電設備領域,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以1986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Vestas公司為例,作為風電設備制造領先企業,Vestas安裝的風力發電機約占世界風機總量的三分之一。該公司數年前就已在北京設立銷售辦事處、2005年在上海成立全球采購辦公室、在具備物流優勢的天津建設生產基地。擴張速度不可謂不快,但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卻在縮小,增長速度已被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超過。據統計,內資和合資企業在2004年前后還只占據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國風機市場,目前這一市場份額已超過了6成。
更令各路資本欣喜若狂的是,盡管最近幾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每年都會翻番,基數已較大,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但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市場仍實現了高速增長。據中國風能協會提供的數據,除臺灣省外,2008年全國新增風電機組5130多臺,裝機容量約624.6萬kW。與2007年當年新增裝機330.4萬kW相比,2008年當年新增裝機增長率為89%。
未來風電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對于這一點,各方人士的觀點不一。施鵬飛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增長速度肯定會放緩,因為目前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基數已較大。
各路資本追捧風電設備制造業
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作為新能源板塊的主力品種,2008年底以來,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追捧。
以風電設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為例。在2008年10月下旬,該股最低時為14.98元,經過這波反彈行情后,昨天收盤價已達43.8元,上漲接近兩倍。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第三季度是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集中建倉期,根據公開信息,2008年9月30日,金風科技的基金持股數為777.42萬股,到了2008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竟已達13633.95萬股,有93家基金布局;2008年11月6日,華儀電氣的股價為4.5元,昨天收盤價已達17.02元。
在VC、PE市場,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也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追捧。以中山市明陽電氣為例,據報道,該公司已與新加坡四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達成6.85億元戰略投資意向,主要為明陽的上市前的最后一輪私募做準備。而在這之前,該公司已先后7次引入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達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