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光伏行業遭遇歐美雙反、出口下降之時,眾多企業把國內市場看做擺脫困境的“救命稻草”。為了拉動組件銷售、分食電價補貼蛋糕,眾多光伏組件企業紛紛投巨資涉足下游電站建設。此外,電力、電子、能源甚至高速公路等其他傳統行業企業也紛紛涌入光伏系統集成領域。
2013年12月25日,繼海潤光伏之后,東方日升也公布了百億光伏電站投資計劃。東方日升表示未來三年合資公司合計開發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為1000MW,其中2014年計劃開發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為300MW。業內專家估算,1000MW光伏電站投資規模約100億元,僅2014年東方日升需投入約30億元。而在此之前,中環股份建設7.5GW裝機容量總投資金額超過750億元的光伏電站計劃更是震驚了業內。
慧能陽光電力總裁任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組件商投資電站,本身就是為了擴大組件銷售量,取得更高利潤。電站建成并網之后,國家的電價補貼也有利于投資方回籠資金。”
2012年巨虧4.8億元,201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5000多萬元,同比增長164%,在經受了出口下滑、價格暴跌的2012年之后,東方日升已經嘗到了光伏電站建設的甜頭。2013年上半年東方日升通過出售歐洲光伏電站實現營業收入2.53億元,電站業務帶動了公司上半年營收的大幅增長。海通證券研究員預計,未來電站業務將成為公司最大業績增長點。
申銀萬國分析師表示,上市公司可以通過電站建設沖高業績拉高股價進而在二級市場融資,并將獲取的資金再次投入到電站建設中去,形成良性循環。
對光伏電站前景看好的也包括其他傳統行業。華北高速進軍光伏電站可以被看做非光伏產業上市公司進軍光伏的縮影。2013年8月華北高速發布公告稱,擬與中國太陽能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香港)、招商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耗資5億元收購江蘇徐州豐縣23.8MW光伏電站100%股權,其中華北高速出資2.25億元,持股50%。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規范落實,全產業鏈的成本有望降低,以光伏發電站項目為導向的光伏產業終端將迎來機遇。
運維市場逐漸顯露
伴隨著國內光伏和風電行業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光伏和風電行業的運營維護市場也逐漸開始顯露。
以風力發電為例,風機發電的運營維護,主要指業主(也即發電企業)日常運營出問題后的各種運維服務,一般包括定檢、定修,以及一些事故檢修。
2013年上半年,金風科技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收入下降了11.23%,而風電服務板塊同比增長達到26.52%。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維護的風力發電機組數量超過10000臺;EPC項目已經成為公司風電服務業務中最為成熟、最為核心的業務內容。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一般的風機質保期為3-5年,質保期內會由風機整機制造商來負責維修服務。目前,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風機超出質保期。風機的壽命一般是20年,后續的維修維護業務,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