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暨展覽會”昨日在滬舉行。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表示,據最新調查數據,全國5至25米水深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千瓦(相當于9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有效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并帶動海洋經濟及裝備製造業。另有業內人士指,隨?近期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推出,行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而A股中相關個股近期也值得重點關注。大公報記者 楊楠
易躍春談到,在經歷了六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內地海上風電已投產38.9萬千瓦,僅次于英國、比利時、德國等,位居世界第5位。隨?國家對海上風電發展的重視,內地海上風電建設速度將明顯加快。僅2014年開工的項目,就可能達156.6萬千瓦,是過去數年累計安裝量的3倍。2015年及之后兩年開工的項目更將達到355萬千瓦。
項目回報率可達12%
國家發改委上個月還發布了《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海上風電價格政策。其中規定,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投運的潮間帶風電項目含稅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人民幣,下同),近海風電項目含稅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
有市場人士對此評論,中國海上風電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海上風電價格政策的出臺,將促進海上風電產業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同時有利于優化海上風電項目布局,鼓勵投資者優先開發優質海洋風能。他并料,未來風電行業將迎來25%以上增長。其中,海上風電成為行業增長主要推動力。“海上風電項目內部回報(項目IRR)在8%至12%,收益十分可觀。”
中國風電繼去年下半年開始回暖后,今年行業裝機又迎來爆發式增長。資料顯示,各大風電投資商排定的2014年年度建設規模總量接近25吉瓦,較2013年增長四至五成。與此同時,風電公司在二級市場也有上佳表現。據Wind統計,在21家A股上市的風電公司中,有5家實現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扭轉了2012年幾乎全線下滑的局面。
業內冀“一體化”發展
從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金風科技創下179%的同比增幅。除業績外,風電板塊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表現也值得一提。年初至今,泰勝風能瘋漲111.9%,天順風能升37%。興業證券分析師雒風超認為,得益于內地較為穩定的政策環境,今年內地風電行業的上下游都將受益,無論是發電企業或設備製造商都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契機。
但須注意的是,目前各國發展海上風電開發面臨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度電成本”(發電項目單位上網電量所發生的成本)大約超過陸上風電成本的50%。DNV GL集團能源部主任工程師衛江濤則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相對于陸上風電,海風更強勁更持久,這意味?依然有可能縮小與陸上風電的成本差距。他并指出,中國具備開發建設海上風電的良好條件,但與陸地風電相比,不論是管理亦或技術方面都呈現出新的問題,亟須通過“一體化”理念解決,預計可節約成本10%以上。
據介紹,目前全球新能源領域有25種主要的認證規范,全部由“DNV GL管理服務集團”(挪威船級社DNV、德國勞氏船級社GL合併而成)制定并獲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