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在國家能源局的領導下,水電總院第二次赴英國調研交流。
萬事俱備 電價政策出臺適逢其時
刺激海上風電市場重啟的“強心針”,無疑是上網電價政策的出臺。對于近幾年成長起來的陸上風電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上網電價所帶來的激勵作用,成為促成產業資本蜂擁的主推力。
早在2009年,國家能源局就曾要求沿海各省提交自己省份的海上風電規劃,各省份相應的設計單位承擔了這項規劃任務。水電總院選擇與這些設計單位合作,也以省為單位開展調研。
2012年7月,國家能源局決定開展關于海上風電價格政策的研究,并向水電總院發出了《關于委托開展海上風電度電補貼政策研究的函》,一方面通過這個研究為特許權項目定價,另一方面為海上風電未來的價格機制建立必要的研究基礎。
據了解,我國海岸線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的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容量約2億千瓦。然而,要給迥異的海洋環境和相應的沿海各省測算海上風電電價,則是個比理論數據復雜得多的任務。
水電總院在已有的條件下做了盡量細致的測算和調查,并于2013年上半年提交了調研報告。在這份報告里,最終將海上風電標桿電價分為三檔:第一檔是潮間帶項目 第二檔、第三檔則根據不同省份的資源差異劃分,其中長江以北區域基本為第二檔,長江以南區域基本為第三檔。
在多方努力下,《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終于出臺,不僅就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做出明確規定,還指出要鼓勵通過特許權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業主和上網電價,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照中標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規定的同類項目上網電價水平。
文件還指出,對于2017年及以后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根據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項目建設成本變化,結合特許權招投標情況研究制定。
據了解,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出臺扶持政策促進海上風電發展,其中上海于5月4日發布的新能源發電補貼政策中提出對海上風電補貼每千瓦時0.2元,是陸上風電的兩倍。
隨著風電政策的逐步明確,國家今年更是加大了風電項目的審批力度。目前已有多個海上風電項目獲批開工或即將開工,包括上海東海大橋二期海上風電場、福建莆田南日島海上風電場、江蘇如東潮間帶風電場、福建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江蘇大豐海上風電特許招標權項目、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廣東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約156萬千瓦,是過去數年累計安裝量的三倍。而隨著本次國家海上風電電價政策的確定,將進一步加快各地海上風電的建設速度。
“現在,海上風電上網電價的出臺,有望發揮全國光伏標桿電價的功能,助推中國海上風電健康、持續、規模化發展,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厚積薄發、方興未艾,期待揚帆遠航。”易躍春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