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盟能源發展戰略確定的風力發電目標為,到2020年,風力發電占到一次性總能源消費結構的12%;到2030年,占到總能源消耗結構的20%。這一目標的達成,將意味著大量規模化風力發電場的投入運營和維護維修,智能化的風力發電渦輪機實時監控系統勢在必行。
由英國總協調,歐盟多個成員國創新型中小企業和科技界共同參與組成的歐洲INTELWIND研發團隊,通過研究,開發顯著降低風力發電渦輪機事故率的智能監控系統,盡可能開發出高效低成本、即易于嵌入新建風力發電渦輪機又能方便滿足原有渦輪機安裝需求的智能監控系統。該團隊于近期取得成果。
第一臺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風輪機與風車不同(用于抽水或碾磨谷物),它是由格拉斯哥市安德森學院(現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的JamesBlyth教授于1887年建造。Blyth采用了3種不同的渦輪機設計進行試驗,最后建成了一個10m高、布質葉片的風輪機,并將其搭建在他位于金卡丁郡Marykirk的度假別墅花園中。據說這臺風輪機運行了25年。
Blyth教授的發明標志著風輪機發展的開始。隨后,美國發明家Charles Brush在1888年建造了一臺風輪機。該風輪機的功率為12kW,有144個杉木葉片,每個葉片的轉動直徑為17m
之后在19世紀90年代,丹麥科學家Poulla Cour開始著手建造工作,到了1900年他建造了大約2500臺渦輪機,總發電容量預計為30MW。La Cour的風輪機除了可以發電之外,還可以制造氫氣。
此后,全世界建造了數百萬臺風輪機,主要分布在美國的中西部,該區域利用風輪機驅動灌溉泵。到1931年,第一臺現代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先驅在俄羅斯的雅爾塔市投入運行。該機器的發電能力為100kW,塔高30m,負荷系數為32%。而在1941年,世界上第一臺1.25MW的渦輪機在佛蒙特州卡斯爾頓的Grandpa的Knob風力發電站開始發電。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丹麥建造了第一臺現代風輪機。根據丹麥風力工業協會(DWIA)的資料,這臺200kW的Gedser風輪機建于1956年,建造負責人是SEAS電力公司(位于丹麥南方的Gedser海岸)的工程師Johannes Juul。SEAS電力公司稱,三葉片逆風渦輪機搭配電動機械偏搖式同步發電機的概念是現代風輪機的先驅設計,盡管它的轉子和張索今天看上去有些過時。這臺風輪機為失速型;Juul發明了應急空氣動力尖剎,風速過大時中心壓力會將其釋放。該公司表示,事實上現代失速型風輪機在今天使用的是相同的系統,并提到Juul建造的風輪機運行11年而無需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