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風電潤滑效益方面,殼牌工業潤滑油頂尖專家團隊,與行業客戶廣泛合作,深刻研究提高風電機組效率與降低維護成本,提供各種實際應用的潤滑解決方案,為風電機組維護人員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一般為風電機組主齒輪箱配備設計的潤滑油壽命是3年,而主齒輪箱保修期卻僅為一年左右。這意味著當主齒輪箱的保修期結束后風電機組維護人員將擔負起選擇替換潤滑油的責任。殼牌技術服務團隊多方研究并得出結論,建議風電機組設備維護人員挑選較為均衡的齒輪箱潤滑油。這種潤滑油不但可以有效保護主齒輪箱,延長主齒輪箱的壽命,還能確保主齒輪箱的生產效率,減少停機時間。
殼牌團隊的風電潤滑解決方案也得益于其在中國風電潤滑工程方面的經驗積累。黨田峰回憶,2006年,河北某風電場投運時選擇了某品牌潤滑油品,在3年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油泥和沉淀過多,只能頻繁更換過濾器來盡可能保持齒輪油的清潔,以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僅過濾器濾芯更換這一項,整個風電場每年就要額外支出10多萬元人民幣,而因過濾器故障及維修引起的停機發電損失更是令人痛惜。
也正因此,2009年8月,這個風電場的潤滑更換成了殼牌潤滑油品,同時也得到了殼牌先進的潤滑技術服務。目前,這個風電場的油品使用狀況正常,不僅降低了風電機組故障率,還延長了換油周期。據統計,該風電場使用殼牌潤滑油品的5年間,每年平均節省41%的運維成本,充分體現了潤滑維護對于提升經濟效益的正向能量。
產品和服務
歷史的經驗顯示,風電場投產后的第二、三、四年是發生故障的高峰期,而進入第十年以后,故障數量會有顯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單機容量1MW以內的風電機組故障率明顯低于1MW以上的風電機組,這意味著單機容量越大的風電機組故障率可能越高。殼牌潤滑油大客戶部銷售總經理陳斌表示,殼牌早已注意并研究過這方面的數據,并在潤滑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布局。
來自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風電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中,1.5MW機型所占比例下降逐年下降,2013年下降至51%,而2MW機型安裝比例上升迅速,已達到31.6%。在陳斌看來,不同功率機型市場份額的變化,會產生潤滑市場的新需求。
先來看殼牌的潤滑產品。據介紹,殼牌在風能領域擁有全系列的潤滑產品,包括主齒輪箱油、偏航變槳齒輪箱油、液壓油、主軸、偏航軸承、變槳軸承、電機軸承潤滑脂、開齒潤滑劑,以及冷卻系統防凍液,覆蓋風電潤滑的整條價值鏈。比如殼牌可耐壓(Omala)S4GX齒輪油,它得到全球250多個風電設備商和運營商的使用,成為殼牌最暢銷的合成工業齒輪油。在提及暢銷的原因時陳斌解釋說,這款產品代表殼牌的頂級配方,專為有超長壽命和超凡高負荷性能需求的客戶特別研制,擁有低摩擦系數和優異的低溫性能以及出色的分水性能,為風電設備運行提供優質的潤滑保護。
再來看殼牌的潤滑服務。對于一個風電潤滑油供應商來說,僅有適宜的潤滑油產品、完善的潤滑方案還不足以打動風電客戶的心,還要有客戶認可的服務系統,以及對服務系統的技術支持。殼牌在這些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也成為中國風電企業愿意與殼牌合作的因素。
從服務擬人化的角度看,殼牌潤滑服務可以用“四師”來概括,客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潤滑需求從中進行選擇。
潤滑分析師(LubeAnalyst):這是殼牌提供的油品狀態監測服務,主要包括提取用戶設備或車輛的油樣并進行分析,其分析結果可以揭示用戶的設備狀況、油品狀況,并著重指出存在的問題及導致問題的潛在原因。
潤滑咨詢師(LubeAdvisor):這包括殼牌為各行業潤滑油客戶提供的一系列服務,主要包括油品推薦、工廠潤滑審計、潤滑調查、潤滑油品的儲存與處理建議等等。值得說明的是,它是殼牌銷售人員與技術服務人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讓殼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潤滑自助師(LubeMatch):它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潤滑產品推薦工具,實際上是殼牌為客戶提供的一種自助服務工具,以便客戶能夠根據其所需潤滑產品規格及應用條件選擇殼牌產品,也是對殼牌潤滑技術熱線的補充。
潤滑輔導師(LubeCoach):它是殼牌向客戶提供的現場培訓及相關技術支持,主要是由殼牌潤滑技術顧問(LTA)和各行業的產品經理等向客戶或經銷商提供關于產品和應用方面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