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2014年,對于小型風電行業來說,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這是2013年國內外市場大幅萎縮和下滑的延續。
自2012年以來,我國中小型風電行業的產銷量不斷下滑,今年上半年,情況仍在惡化,除了兩三家企業產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水平約20%左右。目前很多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貸款困難等問題。
更為糟糕的是,原本許多用戶計劃采用風光互補措施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但由于國家政策沒能得到落實,小型風力供電系統沒有上網電價補貼而取消安裝應用。此外,由于離網型風電機組得不到機具購置補貼,原有市場也越來越萎縮,企業運營困難加劇。
命運懸殊
中小型風電機組與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本為同根生的"兄弟",然而,大型風電機組全行業整體回暖并沒有惠及中小型風電行業。
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大型風電產業開始復蘇,新增裝機容量較2012年提高了24%;2014年上半年新增風電招標超過了11.5GW,相比去年同期的8GW,同比增幅約40%。而我國中小型風力發電行業,2011年,產銷量達到高峰,生產達到18萬臺,產品銷售量達到16萬多臺,同比增長23%。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以來,我國中小型風電行業的產銷量就不斷下滑。2012年生產機組12萬臺,同比下降了25%,產品銷售10.6萬臺,同比下降33.7%。2013年,行業15家骨干企業的產銷量都同比下滑15%以上。今年上半年,情況仍在惡化,除了兩三家企業產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水平約20%左右。
因此,很多中小型風電設備企業經營嚴重受阻,除一兩家企業外,大部分企業銷售量下降,產品庫存出現積壓,資金占用壓力加大,經營虧損,從業人員減少,有些企業正考慮轉型甚至要轉向經營光伏領域。
浙江華鷹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學根告訴記者:"雖然華鷹風電是國內唯一得到小型風電產品國際認證英國MCS證書的企業,企業在國內口碑也較好,但今年經營工作困難很大,上半年的銷售業績下滑較多。"
寒冬探因
對于行業遭遇寒冬的原因,徐學根解釋說:"與同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發電相比,光伏發電價格很低,對中小型風電造成嚴重沖擊,國內外都存在這種情況;另外,同國外大中小型風電機組都能享受相同電價補貼政策不同,國內缺乏對中小型風力電機組的政策支持,小型風力發電系統沒有像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一樣的'上網電價補貼',離網機組也沒法享受機具購置補貼。"
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高級工程師姚修偉對記者表示,我國除內蒙古自治區的"送電工程"項目對小型風電產品有補貼外,再沒有其他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內蒙古在2013年已經實現農牧民用電全覆蓋,2014年還有部分為農牧民增加發電容量的項目,以后內蒙古是否還有類似的項目支持還很難說,因此中小風電機組市場極度萎縮。
實際上,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占地小,在很多地方比建設太陽能電站還有優勢,但由于沒有配套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限制了產業發展。小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都是在用電側并網,都是利用太陽能的清潔能源,并網控制技術也一樣,卻不能享受同等待遇,這是行業無法接受的現實。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表示,從行業自身來講,國內小型風電產品質量混亂,低價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在國內國際市場影響較差。針對這種行業不良競爭行為,徐學根建議,要強化產品品質與認證制度,只有通過產品認證的機型才能享受國家政策,國家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產品檢測、產品認證,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杜絕虛假。
據悉,《BG/T17646-2013小型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要求》和《GB/T29494-2013小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組》兩項國家標準已經頒布實施,各小型風電企業已開始按照這兩項標準開展產品設計。然而,由于缺少資金支持,目前國家標準執行統一的測試工作在行業內難以全面推開,測試場地機位有限,無法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