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海說,光伏產業一度被稱為“暴利行業”。但是好景不長。近些年,因投資者普遍看好光伏產業,光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大小小都上來了,很無序,價格戰也就開始了。“尤其是去年,光伏產業經歷了‘過山車’似的震蕩。市場上單晶硅和多晶硅價格從最高3000多元跌到500到600元,原料價格跌幅超過70%。行業里一片哀嚎。這次危機,必將淘汰一大批企業。熬不住只能死亡,這個陣痛過程是相當殘酷的。”
未來,風電產業或將重走光伏產業的“老路”。“風電設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已經露出了苗頭。”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多次提醒關注風電產業的投資者,風電發展很快,風電整機制造門檻也不高,“雖然這個行業得到了政策支持,但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但是,目前市場投資步伐并未出現放緩跡象。
此外,風電產業迅猛擴張的背后還存在著兩大硬傷——核心技術缺失與產品質量問題。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風電產業均存在技術欠缺。未來要大規模發展,必須依靠技術來降低成本;另外,發電并網事宜也需要盡快推進,否則國內市場將無法啟動。
針對時下困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建議,目前準備進入和仍未進入風電設備制造業的投資者,應當謹慎地考慮風險。而對于已經進入的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專門針對目前大型風場發展迅速的情況,為特定的風場提供量身定做的機型;另一方面,在注重機組初次購買的成本的同時,更多的注重售后服務。
從政策層面上講,鮑云樵認為,需要建立健全風電設備的技術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國家要起主導力量去推動風電技術進步,保證風電產品質量,促進成本降低,建設大型風能實驗設施。據了解,目前,工信部與國家能源局等相關管理部門目前正研究制定規范風電投資市場,完善風電設備產品標準及質量認證體系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