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市場以2MW及以下的機型為主,改造升級空間廣闊。根據(jù)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風能專業(yè)委員會發(fā)布的《中國風電產業(yè)地圖2018》,2018年全國新增的風電機組平 均單機容量為218kW,同比增長3.4%;截至2018年底,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單 機容量為1691kW,同比增長2.5%。
千鄉(xiāng)萬村馭風計劃確定,廣闊農村市場進一步打開。9月10日舉辦的第四屆風能開發(fā) 企業(yè)領導人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提出,將在 中東南地區(qū)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fā)、特別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實施“千鄉(xiāng)萬村馭風 計劃”。根據(jù)行業(yè)預計該計劃可以帶動1000GW負荷側分散式風電潛力,如果每個村 莊安裝兩臺5MW風機,預計“十四五”期間將新增分散式風電裝機量200GW左右。
風機大型化導致風機招標價格持續(xù)下降,而組件價格不降反升,風電建設性價比提 高。電之音公眾號,以近期“8+3”風光項目集中啟動的云南為例,華能云南文山項目 風機含塔筒招標的最低價已經(jīng)低于2700元/KW,大唐云南文山項目風機招標風機最 低價格已經(jīng)低至2252元/W。根據(jù)「風電之聲」獲取的某項目財務概算,云南風電項 目綜合造價低至6729元/KW,按照年等效利用小時數(shù)2574h計算,其靜態(tài)單位度電投 資2.61元/KWh。
海上風電成本中建安費用較高,為降本重點。根據(jù)中國電建西北勘測設計院的數(shù)據(jù), 平坦地形中,由于施工難度較小,風電機組占整個成本的54.9%,在山地環(huán)境中,由 于施工難度較大,風電機組占整個成本的49.5%;對于海上項目,根據(jù)明陽智能官網(wǎng) 的披露,在海上項目中,風電機組成本占比一般在45~50%,基礎占20%,安裝成本 占7%,輸變電占18%,除去風電機組以外,其余50%的成本為海上風電的降本重點。
國補到期,地方政府接力,海上風電推進。廣東省對18年底前已完成核準并且在22- 24年全容量并網(wǎng)的省管海域項目分3年進行財政補貼,至2025年年底,海上風電裝機 力爭達到18GW。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均推出了海上風電的發(fā)展規(guī)劃,在政策的推 動下,海上風電的降本預計將繼續(xù),推動海上風電走向平價。
長期來看,風光互補程度較強。眾所周知,光伏的主要出力集中于白天,因此造成 了著名的“鴨”形曲線,對電網(wǎng)的調峰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而風電全天出力相 對均勻,以歐洲21年10月26日的情況為例,全天出力的最低點在9點左右,陸上與海 上的風電出力共約39.5GW,從下午兩點開始,風電出力開始上升,到晚上9點左右, 風電出力最大達到約54GW,到晚上的24點,出力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狀態(tài),對光伏 發(fā)電構成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二、風電產業(yè)鏈:各有千秋,尋找“通脹”與議價權
風機的主要構成包括葉片、主軸承、變速箱、發(fā)電機、主軸等,其中,主軸軸承、發(fā) 電機、齒輪箱技術壁壘較高,零部件廠商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塔筒、主軸、法蘭等 多為“成本加成”制行業(yè),規(guī)模效應較強,受運輸半徑影響較大。
以三一重能為例,根據(jù)三一重能的招股說明書,在三一的風機銷售結構中,2MW逐 步成為主流,且3MW機型銷量占比有增加的趨勢,側面說明了風機大型化的趨勢明 顯;在風機大型化的過程中,18-20年的3年,成本占比保持上升的有齒輪箱、回轉 支承、減速機、輪轂,成本一直下降的有發(fā)電機、變槳系統(tǒng)、葉片,可見,技術壁壘 較高的零部件在單MW投資縮小的過程中能享受到較好的“阿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