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市場有望成為我國解決風電設備產能過剩的一個途徑。伴隨著風電設備廠家技術能力不斷提高,生產成本不斷降低,中國風電[0.96 3.23%]設備的經濟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近日,長征電氣[16.93 -3.81%](600122)公告,控股子公司廣西銀河艾萬迪斯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和艾萬迪斯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簽訂18億元供貨合同,最終銷售市場為越南。而今年年初,中國中材集團自主研發制造的風電設備銷往印度,今年5月份,上海電氣[10.87 0.74%]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出口泰國的兩臺風電機組已開始運行。
針對風電設備出口,江南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魏靜認為,中國在設備制造業方面有很大優勢,目前很多風電設備都已實現國產化,現在出口目的地還是不發達國家,伴隨著技術的成熟,將來還有望向發達國家出口。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風電(00182)董事局主席劉順興也對風電設備出口表現出信心,他不久前表示,風電設備的價格由去年11月底至今已下跌15%,明年仍有下調空間,隨著內地生產商技術持續改善,估計未來會有大量風機設備以供出口。
向國外市場供貨,有望為面臨宏觀政策調整壓力的風電設備制造業找到新出路。9月末,國務院批轉了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風電設備制造業列入調控引導范圍內?!兑庖姟氛J為,2010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風電裝機規模為1000萬千瓦左右。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中的前四名,年產能總數已達到1200萬千瓦。在發展新能源政策鼓勵下,僅2008年進入風力發電的資金就超過400億元,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超過80家。
競爭者大量涌入,也稀釋了單個廠家的市場份額,魏靜舉例說,“金風科技[30.89 0.46%]最近兩年業績很好,但是近來新增訂單很少。”
不過,要想打開國際市場,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商還需要改進技術和制造能力,目前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商都是引進國外技術或者引入合作方,研發和制造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另外,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商的出口對象是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支持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