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上游零配件價格上漲,一面是下游大型電力公司“低價中標”,風電整裝企業的行業環境不容樂觀,利潤趨薄。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近幾年國家制定政策,促進風電產業發展,使得我國風電整裝企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同時,有很多電氣、電機企業進行相關多元化并引進國外成熟技術,以至于近幾年我國風電整裝企業層出不窮,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零配件需求遠大于供給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風電整裝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有券商研究員介紹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單是因為風電機整機的產量在增長,很大部分是因為我國風電零配件專業化程度高,隨著風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風電零配件很難跟上風電機整機發展的步伐。比如850千瓦的整機已更新到1.5M瓦甚至更高,發電機由齒輪式發展到直驅永磁式。這其中的代表企業是上市公司長征電氣(600112),該公司日前就宣稱,其控股子公司廣西銀河艾萬迪斯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將向艾萬迪斯有限公司銷售AV928/2500K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八十臺套,以供越南Mau Son風場建設所需。其次,由于鋼材、石油、化纖、樹脂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零配件的價格也有一定的上升。
而面對下游強勢的大型電力公司,風電整裝企業話語權一直不夠。據了解,一直以來,我國風力發電大多實行并網發電,并網權由大型電力公司牢牢把握。風電場一次投資很大,回收期慢,只有大型企業才有財力投資。大型電力企業收購電場的目的是由于國家規定必須滿足13%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而不是考慮從風電中賺錢,所以他們并不急于上風電設備進行擴大再生產。國家對部分風電場進行特許權招標,很大原因是希望制定出風電的指導價格,但招標往往以價格最低者中標,則無疑使整個行業的電價保持低位。進而也使得風電整裝企業期待“水漲船高”,提升盈利空間的愿望難以實現。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國家隊風電整裝業產能的限制政策逐步落實,以及風電行業依然行駛在發展快車道上的事實,未來風電整裝行業盈利有望好轉,優質企業將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有統計與預測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將有8個市的累計風電機組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分別是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赤峰市、巴彥淖爾市和通遼市,河北的張家口市,吉林的白城市,甘肅的酒泉市。而在2010年,我國將在23個省份有新增風電裝機,除臺灣省外,全國其他省份的預計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