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玻纖市場發展
附:中方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
對于中國玻纖來說,這次涉及主要是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巨石集團,根據公開信息,2008年,巨石集團向歐盟出口的玻璃纖維產品金額約為5480萬美元,約占公司營業收入的9.6%。
“2009年大致也是這個水平,維持在5000萬美元以上。”上述接近中國玻纖的人士稱。
同時,由于歐盟此次針對的是整個中國玻纖行業的反傾銷調查,因此,這一事件所涉及的就不只中國玻纖一家公司。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玻纖生產國,中國玻纖控股的巨石集團擁有玻纖產能約90萬噸,包括浙江桐鄉、江西九江和四川成都三大玻纖生產基地。目前規模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此外,產能較大的還有云天化(27.22,0.32,1.19%)(600096.SH)控股的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無堿玻璃纖維,玻纖產能位居全國第二。此外,還有中材股份(1893.HK)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規模較小的還有中材科技(38.38,1.38,3.73%)(002080.SZ)和九鼎新材(15.96,-0.17,-1.05%)(002201.SZ)。不過,上述上市公司均未發布有關遭遇反傾銷調查的公告。
“公司將積極應對此次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但是,能否勝訴還有不確定性。”中國玻纖的上述負責人稱。
不過,與上述負責人士的謹慎措辭相比,上述接近中國玻纖的人士卻透露,中國玻纖內部的看法是此次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有可能不了了之。
而記者從接近中國玻纖協會的人士處得到的消息也是如此。“目前,中國玻纖協會也聘請了律師等專家協商此事,看來是準備打場硬仗。”一位接近中國玻纖協會的人士稱,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中國玻璃纖維行業曾遭到過兩次來自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但都以對方的失敗而告終。
“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在玻璃纖維的生產有著歐洲沒有的天然的資源稟賦。從原材料成本來看,中國的石蠟石分布廣泛,國外不具備這個優勢。事實上,除了2008年之外,中國企業的玻璃纖維產品雖然價格較國外產品低,但是,毛利率一直高于國外同類產品。”上述接近中國玻纖協會的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