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自然不會放棄本土市場這塊“蛋糕”。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智能電網建設的發展目標指出,到2015年,堅強智能電網基本建成,智能電網效益初步顯現,國家電網智能化程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國家電網公司表示,2011年是我國堅強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階段,將在示范工程、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新能源接納、居民智能用電等方面大力推進。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公司將推廣建設11類智能電網試點工程。建成智能變電站67座;在19個城市核心區建成配電自動化系統;推廣應用5000萬具智能電表;新建173座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9200個充電樁;完成25個智能小區/樓宇建設;推廣建設6.2萬戶電力光纖到戶;完成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接納風電容量2000萬千瓦;制定智能電網標準88項。
二次電力設備迎商機
中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會不會對現有電網設備的改造及新設備的采購帶來影響?KEMA儲能副總裁Jillis Readschelders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采訪時表示,智能電網的建設應著眼于長遠,配合現有電網設施進行建設,實現新網與原網的匹配。
盡管如此,智能電網建設提速促進電力設備更新換代已是業界不爭的事實。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以國電南瑞(600406,股吧)為代表的部分二次設備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而預計2011~2015年的智能電網投資2800億元以上,其中,預計變電站的總投資為650億元,二次設備將進入高增長時期。
業內人士認為,測量儀表、繼電器、操作開關、按鈕、自動控制設備、計算機、信號設備、控制電纜等電網的二次設備將大規模更新換代,而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母線、電力電纜和輸電線路等電網的一次設備也會有較大改良。
目前,IT巨頭與半導體大廠已開始了二次電力設備的研發。英特爾已經與國家電網公司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整合高性能計算與嵌入式技術,采用英特爾架構服務器進行電網建模和模擬,來實現網絡隔離與發電站自動化;恩智浦半導體多樣化的產品線能滿足電力系統領域對各種電子元器件的需求,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使用在電力終端、負控、集抄以及單相/三相電表中。
Jillis Readschelders等業內人士認為,從發電站到電網、到變電站、再到用戶,智能電網的各個環節都有利可圖,但智能電表和二次設備將是這條利益鏈中最早受益的環節。
據悉,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智能電表配置被提到了發展的第一步。中國也計劃在明年上4000萬只智能電表,而國家電網近期已經開始對智能電表招標。飛思卡爾、恩智浦等半導體公司在今年都推出了不少新的智能電表產品和方案,加強了對這一市場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