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風電并網標準體系的核心———《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以下簡稱“新國標”)完成制定、修改,并報批電監會。新國標新增對于風電機組并網以及風電場接入電網的技術要求,如低電壓穿越技術等。這個隨時公布的新國標在風電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旦頒布,目前大量的風電項目將無法上網。
作為佛山首個從傳統制造業轉身投入風力發電領域的先行者,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佛山在新能源行業的“探索者”并備受外界關注。
“新國標”的即將出臺,也成了東興風盈繼續前行必須要跨過的一道坎。記者獲悉,由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2.0MW“電網友好型”異步發電機+全功率變流風電機組今日在佛山下線投產,此舉無疑為東興風盈下一輪發展掃除了“新國標”里的一大障礙。
產能過剩面臨整頓
近些年來,由于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不僅是我國,整個國際社會都開始將清潔能源的發展提升到整個能源戰略的高度上來,我國風電的發展更是以“大躍進式”的速度猛進———資料顯示,2006年至2009年連續四年增長率超過100%,到2010年底,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風電裝機大國。
風電突飛猛進的現象在日本福島發生核泄露事件后越演越烈,一方面是國家需要重新審視核電安全,加之我國有著豐富的陸海風能資源,有領跑新能源發電之勢。而今年國家能源局第一季度全國能源經濟形勢發布會也透露,我國風電增長率高達60.4%。
在風電高歌猛進的背景下,風電制造業過剩問題卻一直備受詬病。早在2009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風電設備制造業為過剩產業,并在當年10月份被列入10部委的六大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行業“黑名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落實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有關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通知”跟著下發,隨后該行業更遭遇金融貸款限制。
去年3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頒布,提出了風電生產企業的多項門檻,其中最實質的包括三項: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機組的能力,并擁有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另外還必須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從業經驗。
至此,東興風盈迎來了企業轉型以后首道坎。對于當時的的東興風盈來說,這三項準入標準顯然都還無法達標。事實上,此時國內能夠生產2.5兆瓦、100萬千瓦年產量的風電企業不超過10家,僅有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運達風力等國內企業及維斯塔斯等外資企業達到過線。至于5年大型機電生產從業經歷,能達標的民營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的公布在行業內引起激烈反應,但此后正式稿卻遲遲還沒公布,進入了“難產”階段。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分析認為,在去年征求意見稿公布之后,鑒于限制條件較為多,企業進入的門檻也很高,國內風電企業反映都很強烈。在收集多方意見和召開多次專家座談會以后有對其進行修改,但是目前正式稿一直都還沒有公布,這表明國家出臺這個政策是比較慎重的。
祁和生認為,目前風電行業發展飛快,如果正式意見稿公布,應該會比之前的征詢意見稿有較大的變動。
風電并網已成事實
雖然《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正式稿遲遲沒有下發,然而國家對風力發電領域的嚴控并沒因此而放緩。除了“新國標”外,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電網“企業標準”和2010年國家能源局頒布的《風電標準體系框架》(簡稱“標準框架”)中,低電壓穿越都被當作一個重要的技術標準提出來。
何謂低電壓穿越?這就好比在電網這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中的風電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動路障時,不是選擇迅速靠邊停車,引起交通混亂,而是依靠過硬的駕駛技術駛過路障,以保障公路流量正常。
這對于國內目前大部分都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企業來說,可謂當頭痛擊。
就在“新國標”醞釀出臺之際,甘肅酒泉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今年2月24日,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發生了84萬千瓦、598臺風電機組相繼脫網的事故,酒泉瓜州境內所有風電場均有機組脫網,導致電壓大幅波動,甚至波及甘肅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