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電力看兩會,透過電力看中國。我們繼續《兩會觀察》,歡迎您收看《兩會觀察》。今天,我們關注新能源配額管理制度。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他的提案有關風電立法。
據朱永芃介紹,新能源管理辦法即將出臺,辦法將對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提出具體的要求,用來破解當前的風電行業發展困境。
除此以外,朱永芃還認為,電力企業也應該逐步實行配額制度,并且把水電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納入到這個體系中來。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得介紹一下什么是配額管理。配額管理是國家對經濟貿易管理的一種手段,相當于對商品進行稅務控制,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一個行業的發展。
在歐洲各國,供電商、消費者每年都必須消費一定額度的綠色電力,否則就得支付一定的費用。比如說,在德國居民消費一定數量的電力這其中啊一定要包含一定比例的新能源電力。這么做不僅能保證新能源市場的需求,也能增強生產商的投資和生產信心。
那么,配額制真的可以成為助力風電乃至整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良藥”嗎?
眾所周知,我國新能源行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產能過剩”,據統計,2011年我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而201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約為1400萬千瓦,超過了實際需求量的一倍。不僅風電如此,整個新能源領域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政策刺激、比如說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比如說企業盲目擴張等等等等。
但是僅憑一個配額管理制度就能控制新能源產業的擴張沖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