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產業大有可為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國家提出的戰略要求,其中節能降耗是關鍵。“十二五”是中國能源平穩有序發展的5 年,更是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5 年,它從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等角度論述了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提出了調整的建議。
在我國的能源戰略中,‘節約優先’排在首位。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我國能源效率還有很大差距,逐步淘汰技術落后、效率低、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的企業,采用高效、環保的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改造現有落后產能,建設大型現代化企業,同時大力推進新型能源的綜合利用,成為‘十二五’期間將要達到的目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是節能減排的力量之源。與2005 年相比,煤炭、石油比重有所下降,而天然氣、核電、水電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比重則有所增加。這個信號足以說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信心與決心。
目前,煤炭消費占據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為70% 左右,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和比較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許多環境問題。‘十二五’期間,國家已把可再生能源的大力發展放在一個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我們必須把眼光放長遠。人類當前主要依靠的化石能源終將耗竭。根據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們的必然選擇。若想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就必須走產業化道路。由于這一領域仍處于發展之初,多數企業還處于摸索和成長初期階段,短期內也很難形成對市場全局的把握和有力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從明確方向和發展重點,到國家立法予以明確保障,再到相關企業積極投入,社會各界全面響應,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因此,總會存在不足和弊端,但這并不會因此影響到我國可再生能源今后的市場化運作和發展。
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26 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面積已經高達8000 多萬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可再生新型能源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大有可為。
發展分布式能源體系,促能源資源優化配置
“十二五”規劃中的《新興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不僅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還包括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比如潔凈煤、智能電網、車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的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以及重大政策舉措等的部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