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風力三峽,作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基地”,風都烏蘭察布市從1993年起,就一心一意做好這件事。現在大業初成,各縣都勵精圖治,風場密布,一時北國又添風光。地處中國北方的內蒙古烏蘭察布,以其“風電資源”富集,一度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大風電基地,譽有“風電之都”的美稱。
一件偉大的戰略構想
去年以來,烏蘭察布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著力構建“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烏蘭察布優勢在風,潛力在風,風能資源總儲量約5000萬千瓦,是國家一類風資源區。烏蘭察布市風電開發始于1993年,到2005年底,已建成裝機7.21萬千瓦。
從2006年開始,市委、政府把發展風電作為一大特色優勢產業,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提出“開發空中三峽,構筑風電之都”的戰略構想,風電開發快速發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計取得國家和自治區發改委(包括審批權限下放后市發改委核準19.8萬千瓦)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和核準的風電項目裝機容量742.79萬千瓦,核準項目73項,裝機容量434.54萬千瓦;累計吊裝完成394.89萬千瓦,并網發電370.14萬千瓦。輝騰錫勒風電場是自治區“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百萬千瓦級的風電場,至1996年建設以來,先后引進美國、瑞典、丹麥、荷蘭和國產各種型號的風機數千臺,被業內稱為“風機博物園”,是亞洲單場風機發電之最,被業界冠稱“風電之都”。
當前,全市風電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輝騰錫勒風電基地、吉慶風電基地、四子王旗風電基地等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基地的“脊梁”已經顯現。隨著清潔能源產業鏈不斷延伸,一個國家級的清潔能源基地正漸漸成型。除風能資源富集外,烏蘭察布市的太陽能資源也相當豐富,總輻射量為4830——701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時數2600-3400小時。光伏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已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后勁。中國國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國潤天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等國內眾多知名企業集聚烏蘭察布、投資烏蘭察布,為加速烏蘭察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印證了烏蘭察布市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投資創業機會。
今年,烏蘭察布市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為指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發展蛋糕,光伏發電方興未艾。近期,總投資10億元的光伏發電站項目落戶察右前旗,填補了察右前旗光伏產業的空白;興和縣察爾湖光伏發電項目經過近一年的緊張施工,近日全部完工并正式并網發電……
打破消納瓶頸加快發展步伐
烏蘭察布市風電并網裝機居蒙西第一位,但受外送通道和電力消納等條件的制約,風電等綠色能源發展走入瓶頸期。為此,烏蘭察布市不斷加強和完善電網網架結構,增加供電能力,保證電能質量。把風電供熱作為擴大風電就地消納的主要途徑,同時依托規劃建設的烏蘭察布——武漢特高壓外送電通道,通過“風火打捆”方式,擴大風電送出規模。加快風電匯集電網和送出通道建設,為科學開發烏蘭察布市風電綠色能源提供電網保障,實現風電、太陽能與電網和諧發展,積極構建面向華北、華中的兩大能源輸送通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2-26京津冀區域協作座談會和在北京市視察時,發出了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動員令。輿論普遍認為,京津冀經濟圈將會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我國第三個超級城市群,具有巨大影響力和輻射力。對此,烏蘭察布市重新定位、重新研判,適時提出打造晉冀蒙長城“金三角”,融入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發揮能源優勢,打造“空中三峽”,為盡快融入京津冀一體化提供重要支撐。為此,烏蘭察布市提出要認真貫徹國家發展清潔能源政策,積極配合首都實施的空氣清潔計劃,引進大唐、華電、三峽集團等企業,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場,打造“空中三峽、風電之都”,大力發展光伏電站,力爭到2015年電力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依托匯集蒙古國和周邊地區煤炭資源的優勢,建設煤炭洗選配加于一體的煤炭交易中心,發展煤制天然氣等項目,為首都治理大氣污染創造良好條件,提供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