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第一個發(fā)言。與去年一樣,他發(fā)言的重點依然是力推特高壓。
劉振亞在發(fā)言中用了很多數字論證:我國煤炭資源近80%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qū),而約75%的煤電裝機分布在東中部,大規(guī)模、遠距離向東中部輸煤在運、儲環(huán)節(jié)造成多重大氣污染。
劉振亞說,解決環(huán)境問題首先需要使用清潔能源,在電源端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必須使用特高壓,特高壓能夠保增長、調結構,促消費,國家應該作為戰(zhàn)略性的項目來進行開發(fā)。
小組會議結束后,劉振亞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關于電改方案為何暫時還沒有出臺的原因的提問時,劉振亞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須積極有序、穩(wěn)妥科學、客觀公正地加以推進。
談投資:
今年電網投入或超5000億
NBD:發(fā)展特高壓條件是否已具備?
劉振亞:中國的風電已經做到全球最大,太陽能發(fā)電估計很快也會達到第一。這些清潔能源發(fā)展這么快,主要是投資者來投,但配套電網無疑需要國家電網來做。
從目前的技術狀態(tài)來看,電不可能大量儲存,需要發(fā)供用瞬時同步進行,所以必須輸送出來。比如從新疆甘肅輸送到華北華東要幾千公里,就必須用特高壓,沒有特高壓,已經建成的清潔能源必然會送不出去,造成大面積的棄風棄電。
NBD:現在特高壓投資幾千億,您在發(fā)言中提到如果每年投資1萬億,可以極大地穩(wěn)增長。
劉振亞:你理解錯了。國家電網自“十一五”以來已投資2.5萬億,“十一五”時期平均每年不到3000億。“十二五”前四年每年約3500億,實際上今年電網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這必然會帶動產業(yè)鏈上下游的投資。比如上游電源的投資,像火電、煤礦等,假如電網一年投資5000億,電源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下游企業(yè)投資也很大。電網是網絡型的基礎設施,而且用清潔能源。
談走出去:
海外投資風險可控
NBD:您一直提全球能源互聯網,并希望納入到國家規(guī)劃中。但有評論說,之所以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是希望推中國的特高壓走出去?
劉振亞:這個說法也不錯。全球全人類需要的技術,如果只是中國人自己用,是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胸懷不夠大。好東西大家分享,應該有這種友愛。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是清潔能源加特高壓電網在全球進行配置。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將全球的時差和季節(jié)差銜接起來,他不用電時我們用電,這是真正解決全球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
NBD:國家電網是否參與一帶一路?
劉振亞: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很好地落實一路一帶戰(zhàn)略。目前我們與俄羅斯有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也在研究推進。從俄羅斯過來的交流和直流都有,但過去的技術輸送能力有限。有了特高壓,可以把俄羅斯很多地方的電輸送到中國,特高壓輸送距離可達5000到6000公里。
NBD:國家電網在海外戰(zhàn)略如何?如何把控風險?
劉振亞:目前公司在海外運行基本正常,投資效率是好的。我們有國際化的戰(zhàn)略,現在電網在海外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投資的所有項目都是賺錢的。在海外投資,不干事就沒有風險,要干事就會有風險。但是風險要可控,可控靠人、靠制度,制度再好,人不好也不行,關鍵是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