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源概況
福建省地處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瀕臨東海和臺灣海峽,海岸線長達3324km,受季風和臺灣海峽“狹管效應”的共同影響,福建沿海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具中中部沿海最豐富,南部沿海次之,北部沿海再次,具有由沿海向內陸迅速遞減的特點。年變化特征是秋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
福建沿海70m高度平均風功率密度≥200W/km2的技術開發量為13410MW,可開發面積為3780km2;≥250W/m2的技術開發量為10910MW,可開發面積為3058km2;≥300 W/m2技術開發量為9550MW,可開發面積為1825 km2。
閩江口-夏門一帶沿海,是風能資源開發條件最好的區域,另外,受臺灣地形屏障保護,熱帶氣旋災害風險相對較小,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漳浦以南沿海是另一個風能資源可開發條件好的區域,特別是東山、詔安一帶,南部沿海的詔安存在風功率密度較高區域,但由于該區域有可能遭受來自于巴士海峽和南海直接比上的熱帶氣旋襲擊,有一定熱帶氣旋災害風險;北部沿海較差,但局部區域隱含一些具有較高可裝機密度的地方,如霞浦的東沖半島和連江北茭,以及海島區域。
二、電價
2014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3008號),決定陸上風電繼續實行分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同時,將第I類、II類和III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IV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圖1: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區圖
新的風電標桿電價適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
表1:2014年調整后的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表
福建省屬于Ⅳ類資源區,本次調價對福建地區的風電建設投資收益沒有影響。
三、經濟性評價
如按照風電項目滿發小時數最低的1700小時計算,則單位千瓦靜態投資應控制在7500元/kW以內,才能保障8%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
當滿發小時數達到2000小時,則單位千瓦靜態投資不超過9000元/kW即能保障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不低于8%。
圖2:不同滿發小時數和投資水平下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圖
四、風電建設情況及利用小時情況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風電產業監測情況》,截止到2014年底,福建省風電項目累計核準容量242.75萬千瓦,累計在建容量83.4萬千瓦,新增并網容量13.2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159.35萬千瓦。根據能源局《201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并網運行情況》,2015年上半年,福建省風電新增并網容量4.2萬千瓦,到6月底,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63.55萬千瓦。
表2:福建地區風電利用情況
從近幾年數據來看,福建省風電利用小時數基本保持在2500小時以上,其中2014年風電利用小時數2478小時可能是因為氣候影響造成的(據中國氣象局分析,2014年我國風電集中分布地區的70m高度風速比2013年偏小8-12%)。
綜上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區風資源非常好,投資收益比較高,但是沿海地區易受臺風影響。內陸地區也存在風資源偏高地區,但是資源整體條件不太好,風資源不連續,地勢起伏及電網薄弱,可能增加前期建設成本和送出問題。由于福建省屬于生態保護區,應避開重要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自然遺跡、風景名勝區等環境和生態敏感目標。因此,具體項目需要具體分析,選址需要考慮資源、地形、氣象、電網和生態保護等因素,做好項目前期的選址、評價和分析工作。
五、核準流程
目前,福建省風電項目申報/核準流程執行國家有關要求。
圖3:風電項目核準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