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政策容忍度
中國新能源產業新陳代謝速度很快,要對新能源領域發展的合理亂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否則可能會扼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創新力。
首先,新能源品種很多,不同新能源品種又有很多利用方式。根據1978年3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148號決議對新能源的分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的種類高達14種,即使排除了油頁巖、焦油砂和泥炭,也高達11種;如果再將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新能源利用技術包含在內,新能源種類則更多。
從利用方式看,太陽能領域存在光伏、光熱兩種技術路線;生物質能有氣化、液化、固化、沼氣4種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車也有充電、插電、混合等模式。如果將新能源品種和同一品種的不同利用方式進行排列組合,新能源利用模式的組合更是幾何級擴大。因此,新能源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具有無限可能性,孰優孰劣很難事前確定,只能通過自下而上鮮活實踐的試錯才能驗證。
但從當前國家發展新能源政策來看,自上而下的事前計劃過細、過緊。如《可再生能源法》第四條“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采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第五條“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對全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實施統一管理”;第十條“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制定、公布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等,都帶有明顯的預先設定性,容易畫地為牢,缺少包容性,不利于試錯和創新,與新能源發展的生態多樣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其次,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包容性很強。新能源產業主要是圍繞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能源的工業化轉化、儲存和利用而展開;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更多地呈現出制造業而非資源業的產業特性。因此一切有利于新能源轉化、儲存、利用水平改善的技術都能被吸收進該產業。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泛能網等技術,主要側重于增強新能源的存貯和利用水平、靈活性和穩定性;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技術,將側重于新能源轉化和存貯效率的提高。
最后,新能源競爭性很強。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又具有很強的制造業屬性,這意味著進入產業的門檻較低。近幾年,中國新能源企業數量擴張迅猛,企業種類繁雜,商業模式多姿多彩;既生氣勃勃,也存在魚龍混雜現象。
從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演變規律來看,能源使用方式的變遷對整個人類經濟社會運行模式影響也非常深遠。在薪柴占主導的能源供給格局只能支撐農耕文明,即使有制造業,大都是小規模的手工作坊,城鄉型態也是小城市被眾多鄉村圍繞,大城市擴張嚴重受到限制。
在煤炭主導的能源供給格局下,由于煤炭能源密度較高、可大規模集中供應,規?;?、集中化的工業、城市蓬勃興起。在石油、天然氣占能源結構主導地位后,石油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城市不僅出現城市圈、城市群,還出現城市郊區化傾向,產業也向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移。
目前社會經濟生活向互聯網、3D打印和智能制造轉變,具有分布式特點的新能源必然成為未來的主導能源,政府的政策需要給予新能源企業更多的試錯機會,鼓勵其發展,突破固有的管理和限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