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發展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2014年風電投資規模915億元。截至2014年底,并網風電已達到9657萬千瓦,同比增長26.2%,年發電量1598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2.85%。
風電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風電發展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2014年風電投資規模915億元。截至2014年底,并網風電已達到9657萬千瓦,同比增長26.2%,年發電量1598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2.85%。
作為發展時間尚短的新興能源,難免會遇到發展中的問題。當前風電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棄風限電嚴重。由于電力統籌規劃薄弱、配套電網建設滯后,風電送出消納成為瓶頸。2014年,全國并網風電平均利用小時只有1900小時,同比減少125小時。
另外,風電規劃、前期工作和運行管理有待加強。一些風電項目由于經營不善,長期虧損。一些老小機組效率低,運行維護壓力大,盈利不佳。
風電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風電在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推進風電發展,對于調整我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水能之后,風能是當前技術較為成熟、能夠規模開發并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風電已成為我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需要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風能利用水平,國家規劃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
(二)風電電價將逐步走低
隨著風電科技創新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風電的發電成本將逐步降低,風電保護性的產業政策也將逐步退出,國家2014年下調陸上Ⅰ、Ⅱ、Ⅲ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2分錢,計劃到2020年風電與煤電平價上網,不再享受電價補貼。
(三)風能資源競爭日趨激烈
風能資源富集、接入條件好、效益水平高的地區新項目越來越少;風電項目核準權下放后,地方企業紛紛參與風電投資,增加了對資源的競爭。隨著優質風能資源的減少,企業收益水平也會有所降低。
采取綜合措施,提高風電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能源主管部門
1、加強風電發展規劃管理,科學有序地進行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1)不管是什么能源,只要它的開發利用主要以轉換成電能為基本形態的,其發展規劃均應作為電源規劃納入電力發展總體規劃,風能發電也是如此。
全國和各省風電規劃要納入電力發展總體規劃,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電力需求;實現風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其他電源協調發展,關鍵是解決大規模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的系統調峰問題,要提高抽水蓄能電站、燃氣電站等調峰電源比重;實現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與電網協調發展,關鍵是解決好電網消納問題,對風電大規模開發,還要規劃好目標用電市場和遠距離輸送問題,要加快建設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工程、跨省(區)、跨區域通道,合理擴大消納范圍和消納市場。
此外,要強化統一規劃調控作用,未經全面、系統、科學論證,不應隨意調整風電規劃目標。
(2)風電發展要貫徹“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并舉”的原則。
從2014年以來各地區6000千瓦及以上風電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據來看,2014年位于沿海的福建(2530小時)、天津(2350小時)、廣東(2266小時)進入了前5名。而作為全國大型風電基地的吉林(1501小時)、甘肅(1596小時)、黑龍江(1799小時)卻排在全國倒數5名之內;2015年上半年,全國并網風電平均利用小時1002小時,廣東(1509小時)、天津(1338小時)、福建(1271小時)仍進入了前5名,而甘肅(699小時)、吉林(760小時)、黑龍江(889小時)仍排在全國倒數5名之內。風電發展實踐表明,我們必須貫徹“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并舉”的原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風電發展規劃目標和安排建設計劃,避免資源浪費。對高棄風限電比例地區和電力相對過剩地區,要控制電源項目開發速度和規模。
(3)風能資源豐富地區建設風電基地,是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根據全國和相關省(區)電力規劃和市場需求,積極推進酒泉、內蒙古西部、內蒙古東部、冀北、吉林、黑龍江、山東、哈密、江蘇等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建設。外送風火(風水)打捆項目要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列入電力規劃。
(4)以南方和中東部地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