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敦楠: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是當前的一大發展趨勢,將由集中式的整體平衡向分散化決策、帕累托最優的局部微平衡發展。未來,能源互聯網交易機制將呈現出七大特點,包括交易主體多元化、交易商品多樣化、交易決策分散化、交易信息透明化、交易時間即時化、交易管理市場化和交易約束層次化等。交易的組織和運營也將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在能源互聯網背景下,能源領域的供應、消費模式都將發生重大變化,能源供需結構將日趨扁平化、用戶與能源供應商之間的聯系將變得更為緊密,用戶也將完成由"純消費者"向"消費者與生產者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在能源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能源領域企業應當實現由單一能源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的轉變,并且加強與用戶之間的相互聯系,要抓住能源互聯網機遇,企業應當重點研究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新信息技術的影響,即大數據技術在電網企業的應用;二是新商業模式的影響,即交易平臺和支付渠道的升級("最后1米");三是新政策環境的影響,即靈活用電與增值服務。
康鵬舉:如何駕馭和控制信息,是人類在信息化時代需要著重關注的。以控制系統的演變為例,在過去經歷了由中控式到集散式的過渡,未來將會走向分布式,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在工業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傳統的"產品-成本-價格-價值-客戶"商業邏輯被徹底顛覆,一切都要從客戶出發,以客戶為中心。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行業的邊界需要重新定義。早期的風機就是機械和電氣的,供給一個孤島或特定的用戶。如今,通過先進傳感、電力電子和先進控制,已經做到了智能風機的層面。未來我們相信,還會演變成智能連接的風機,包括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之間的互聯。GE正在由智能風機制造商向智能連接的風機制造商轉變,正如GE總裁所言,"昨天睡覺時還是工業企業,今天醒來已是一個軟件和分析公司。"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機器一定要做到智能,智能機器最終目標就是像人一樣能夠感知,實際上也就是說軟件定義機器。同時,機器也應該是與云端連接的,任何高端的功能都可以做進去。將風機接入云端,實現整個風場的優化控制,其效益的顯而易見的。
褚景春:"中國制造2025"計劃包含了九個重點內容,對于風電產業而言有兩個方面的內容是最為核心的,一個是技術創新,另一個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風機的發展需要性能、質量和服務的卓越結合,需要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過去的傳統能源是一種點陳式的管理,而作為新能源的風電是最有可能實現全球集約化統一管理的,這也是我們裝備制造業的責任所在。我相信"中國制造2025"跟"歐洲工業4.0"的目標是一樣的,核心都是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愿意與大家一道推進風機裝備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