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智能化將在風電產業全行業鏈得到廣泛應用,未來5年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以智能化設備為主體形成智慧風場,或者叫智能風場,會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對于設備制造商來說,由原來"賣設備"進入到"賣產品"的階段,逐步向以提供風力發電總體解決方案為主的供應商過渡。技術創新逐步過渡到集成化、系統化創新的階段,未來的創新方式將是全產業鏈參與。無論什么樣的改變,我們都要不斷地提升質量水平,不斷提高設備可靠性,通過精益制造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風電仍然有很多的路要走,路仍然不平坦,但是我們風電人有相信心!
余紹清:中國風電市場快速增長、大幅振蕩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后中國市場將迎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前面十年的中國風電市場是高速發展的市場,后面十年將是高質量的市場。在風電企業應對未來競爭方面,我們要時刻注意提升自身的創新。過去基本上可以說是"拿來主義"盛行,買別人的技術,而現在我們要掌控自己的風機發展,除了整機、零部件,包括風場開發技術,我們在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方面都作為首要的牽引性支撐。在風電市場上,全球要實現全部采用新能源,我想肯定會有足夠大的空間,容納我們相關的企業,以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徐東福:華銳風電經過去年的艱難重組,我于2月12日出任總裁,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如何讓華銳風電成為一個健康的企業,繼續推動行業發展。華銳風電原來擁有很多的技術積淀,在此基礎上我們推出了智慧風場、智慧風能、智慧風機。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產品一定要有高可靠性,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我相信也會對行業起到借鑒作用。另外,如何降低成本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隨著國產化的普及和提高,風機成本在不斷下降,但是這種下降一定是要有底線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希望華銳風電能夠繼續在行業推動產業的發展,希望大家共同迎接美好的未來。 龍辛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如今的風電行業,說起來還是一句話,"前景美好,目標遠大,道路曲折"。現在行業里經常在討論,如何降低風電的度電成本,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密切關注風電設備成本和運營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同時國家也要考慮在火電成本里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分,也就是說風電價格降一點、傳統能源價格漲一點,這應該是未來的一條路徑。 "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在本質上是一回事,就是要加強與信息化的結合,我覺得有三個層面值得注意:一是風機要智能,或者叫智慧風能;二是風場要智能, 或者說智慧風場;三是制造過程的智能化,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過程管理,同時也要重視服務的智能化。
Christian Venderby :維斯塔斯致力于發展中國市場,同時也期待中國風電市場能夠不斷繁榮發展。我們至少看到一個非常普遍的趨勢,就是提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會進一步關注降低能源成本,包括風機的全生命周期,或者是太陽能,或者是儲能電池的周期內的成本,以后會極大地改善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從研發的角度來說,維斯塔斯也在將最新的技術運用到全系列的產品當中。同時,我們要不斷在研發中提高服務的比重,不光是提供優質高效的風機,而且還要在20-25年的壽命周期里提供非常好的服務。比如說,現在我們在關注智能數據,要把它們納入到運營設備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