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更加注重提高系統運行效率,著力補齊短板、創新模式、構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統。首要任務是大力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允許風電適當棄風,在5%的范圍內是可以接受的。同時,充分挖掘現有電力系統潛力,減少新增火電和跨區輸電,這樣最終電價能降下來不少。”何勇健介紹說。
在他看來,這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對新城鎮、新建工業園區、物流中心等重點實施供能設施一體化行動計劃,統籌建設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基礎設施。這需要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目前正值電改,可以借助于售電側改革通過聯供的方式與電網競爭,這樣會更具優勢,會在規劃中安排一些相關的試點工程。
此外,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進程,積極發展水電,優先開發龍頭水電站。穩步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投產58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集中與分散并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東中部地區以分散開發為主,在西部有條件地區適度集中開發,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廣屋頂光伏和光熱發電示范。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及市場交易制度,積極構建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場,探索適時開征環保稅或碳稅。
而在化石能源方面,則要清潔發展煤電,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要求,東部優先建設熱電聯產機組,西部地區重點建設大型煤電基地和坑口電站。同時,大幅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改革氣價機制,降低支線輸氣價格,進口和銷售氣價逐步市場化。
此外,穩妥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十三五”煤制油產能控制在1300萬噸,煤制氣在180億方,完成已開工項目,其他拿到路條和儲備的項目暫緩。“目前天然氣接收站是壟斷的,‘十三五’肯定要突破的,全面開放,同時支線輸氣價格還有下降空間,今后我國的基礎氣價還有下降幅度。”何勇健透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