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基礎澆筑
我國的風力發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沿海地區,內地一些多風地帶也有分布,重慶則集中在渝東南地區,豐都三壩風電項目是大唐新能源公司在重慶地區獲得核準的首個高山風電場項目,位于仙女湖鎮。該項目自2015年6月10日開工建設以來,全縣上下高度重視,目前進展如何?記者前往施工現場進行詳細了解。
風機吊裝完成7臺
近日,記者在海拔1800米的仙女湖鎮看到,7臺風機挺立在青山綠樹與藍天白云之間,有4臺風機的葉片已經開始旋轉。
據三壩風電場副總工程師劉國林介紹,三壩風電場工程計劃投資4.28億元,新建110kV升壓站一座、2000kW風電機組24臺和1500kW風電機組1臺,總裝機容量49.5MW。項目于2012年12月25日取得重慶市發改委核準,2015年6月10日開工建設。
目前,25臺風機已經吊裝完成了7臺,有4臺已經發電。據介紹,其余風機將在今年6月底全部吊裝完畢,7月底全部并網,8月底全部完工。屆時,每年可為重慶電網提供1億度清潔電量。
風力發電更加環保
三壩風電場負責運行的工作人員劉磊介紹,風力發電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風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葉片用來接受風力并通過機頭轉為電能。尾翼使葉片始終對著來風的方向從而獲得最大的風能。轉體能使機頭靈活地轉動以實現尾翼調整方向的功能。機頭的轉子是永磁體,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
作為新能源開發項目,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機組相比,三壩風電場可節約標準煤3.2萬噸,減少灰渣排放1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23.9噸、二氧化碳7.7萬噸,同時將有效緩解豐都及周邊區域用電緊張的局面,改善當地的能源結構。
據了解,風力發電機因風量不穩定,故其輸出的是13~25V變化的交流電,須經充電器整流,再對蓄電瓶充電,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變成化學能。然后用有保護電路的逆變電源,把電瓶里的化學能轉變成交流220V市電,才能保證穩定使用。
抓安全保工程質量
“整個工程施工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記者問。
現場安全負責人張邦俊說,項目部成立了安全監察機構,作為安全生產管理的日常機構,負責安全巡視、作業指導書的審核、安全獎懲措施的落實等工作。在施工過程中,保證各施工危險點均有安全員監護。同時,每天班組站班會均有安全員參加并講解安全注意事項,現場安全員對每一個作業面都會進行認真巡查,工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都會按要求著裝,定期還會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講解正確使用各種防護用品和消防器材,提高安全生產技能。
“我們始終把安全放在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張邦俊說,除了對安全事故進行預防外,還制定了各種安全應急預案,說著便帶領記者來到辦公室,拿出一疊標有《安全應急預案》的材料。
在旁邊的小屋里,還規范整齊地擺放著滅火器、消防鍬等滅火器材,并配有急救包、紫藥水、紅藥水、酒精、棉紗、十滴水、創可貼、速效救心丸等醫療物品。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我們同樣不敢輕視。”劉國林說,項目部全體技術人員必須在圖紙會審階段,對可能出現的質量通病部位進行深化設計,把設計考慮不周出現的質量問題消除在施工前。對關鍵部位和重要工序設置技術管理控制點,要求監理人員、施工工長、質檢人員必須到位,盡職盡責,嚴格監督施工質量,把質量通病消除在施工過程中。在分部工程驗收時,由監理單位組織對施工單位執行強制性條文情況進行階段性檢查記錄,實施跟蹤管理,嚴格落實,不留死角,為工程質量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