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上風電,是否能成為風電發展的新出路?
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由于其資源豐富,靠近電力市場的優勢,下一步,海上風電將成為今后風電發展的重點之一。
他透露,目前,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工作已經鎖定江蘇省的沿海地區,項目將包括兩個容量為30萬千瓦的灘涂電站和兩個容量為20萬千瓦的近海電站,總容量達到100萬千瓦。
目前,項目的選擇,標書編制等工作都已經基本完成,只剩一些細節尚待確定,原定4月底進行的發標工作,將推遲到5月上旬舉行。
雖然海上風電似乎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元年,但仍沒人能說清它在風電總量中應占的比例有多大。一個現實的問題在于,發展海上風電無疑需要遠大于陸上風電的投入,其產出是否值得?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透露,政府將根據本輪投標的結果來測算市場是否可以承受海上風電高額的電價,再最終決定海上風電在風電發展比例中,所占的比重到底將有多大。
海上風電看上去很美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供的數據,我國風電發展近年來勢頭強勁。
但是,隨著風電的迅猛發展,一系列的發展瓶頸也顯現出來。史立山坦承,目前我國的風電市場的確存在著發展無序,盲目,缺乏規劃的問題。而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仍是風電的并網問題。
由于風電天然的分布在西部地區,與東部用電高峰區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由于風電并網的問題,內蒙、新疆等很多地方的風電場,經常面臨不能正常發電和空轉的問題。
以內蒙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裝機容量為一百萬的風電機組,真正能達到30萬千瓦或40萬千瓦規模運行的時間在一年中不超過80%。
而逐漸被推到前臺的海上風電,似乎可以解決以上多個瓶頸。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目前初步探明我國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千瓦,而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則有7.5億千瓦,海上風能儲量遠大于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