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大型化使每年新裝風機的數量比以前少得多,但生產的電力卻沒有減少,而且占用土地面積變少了。由上世紀80年代末平均單機標稱功率只有145kW,到2002年已達1400kW,2003年達1556kW,2004年達1696KW,逐年遞升的趨勢十分明顯。隨著新裝風機單機標稱功率的不斷增大,風電生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2、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生產批量的增加,風機制造費用大幅下降,風電投資成本相應降低。1990年,當德國全國風機裝機總功率為6萬千瓦時,風機的平均售價為1260歐元/kW。2002年,當風機裝機總功率為1170萬千瓦時,風機平均售價降到了930歐元/kW。現在一臺具有最新技術性能的風機的每千瓦投資費用僅為804歐元。
3、風機的大型化為風力資源相對貧乏的德國內陸州提供了加快風電發展速度的契機。這些州從一開始就選用大功率,風機裝機功率已達205.3萬千瓦,平均單機標稱功率900kW。位于南德中等高度山脈區的薩爾州,風機裝機功率達5.68萬千瓦,平均單機標稱功率1072kW。值得指出的是,負荷工作時間為900~1100小時的風能資源相對貧弱地區,研制生產了適合這些地區使用的低風速風機。由此可以看出,科技進步對促進風電產業發展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
4、用新型大功率風機更換早期安裝的接近經濟使用壽命的小型風機,提高風電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德國政府通過延長風電補償期限的辦法,運用經濟杠桿鼓勵德國北部瀕海的小功率風機持有者更換使用新型大功率風機,明顯提高了沿海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風能利用密度。同時,噪音污染也得到大幅度降低。而風電經營者則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
5、風電行業的產業化穩步推進。德國有著全球最大的風機市場,2002年以前,德國共有46家生產企業,他們的產品主要供應德國國內市場的需要,一部分供出口。2002年德國風機生產企業經歷了一次并購和聯合的高潮后,只剩下12家在繼續生產。2004年,這個行業的營業額達71億歐元,從業人員6.16萬人,分別比2003年增長32.4%和26.9%。近幾年又出現了增長。
6、大規模風電生產的環保效應逐漸顯現。專家研究結果表明,每生產100萬千瓦小時風電,平均可減排二氧化碳600噸。據此測算,在2001~2003年中,德國因其風電共減排二氧化碳4188萬噸。2004年德國共生產風電299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070萬噸。近幾年,減排更是多。德國是1997年關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簽字國,風電產量的逐年穩步增長,為德國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減排溫室氣體指標,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