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意漸濃,在南通如東106公里綿長的海岸線上,一架架百米高的白色風車屹立于海天之間,迎風搖曳。
黨旗潮涌南黃海,通心堡壘賦新能。11月11日,記者來到這片蔚藍色的海域,發現這里駐守著一群南通海事衛士。他們通過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推動成立江蘇省首個海上風電發展黨建聯盟,創新建立風電產業聯合黨委,打造了一個心靈相通、同心同力的“通心堡壘”,不斷為海上風電建設貢獻力量。
初心 鮮艷黨旗插前沿
“我們打造全省首個風電發展黨建聯盟的初衷,就是要打破行業壁壘,與行政相對人系起更加緊密的紅色紐帶,能夠更好的服務風電產業發展,讓南通沿海能夠釋放更多的綠色生產力。”南通海事局黨委書記、局長沈道明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南通海事局黨委全力打造高質量黨建樣板示范先行區,以“組織融合”為突破口,聚力解決海事監管難題,著力構建區域凝聚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的“新型組織”。其中,南通如東海事處黨支部以海上風電發展黨建聯盟為基礎,為高質量黨建走出了先行示范之路。
南通如東沿海的風電產業飛速發展,熱火朝天、欣欣向榮。如何讓這寶貴的綠色能源建設更有保障、更有底氣?
黨建也是生產力。南通海事局黨委瞄準“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這一著力點,大膽發力,果斷行動,于2019年9月18日推動成立了江蘇省首個關于海上風電建設的黨建聯盟組織。
單個黨組織的“獨角戲”變成海上風電產業領域的“大合唱”。聯盟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攻堅克難作用,全面實施戰略合作,推動形成水上交通和水域環境“安全共同體”。
“黨建聯盟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好用、管用、實用的舉措。”中廣核江蘇分公司如東風場負責人欣喜地告訴記者。
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2021年底,所有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場并網的目標,南通如東海事處等黨建聯盟政府部門成員主動幫助風電企業成員單位克服疫情影響,特別在項目開工審批、水上水下施工許可等方面積極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助力海上風電產業項目順利推進、復工復產。
數據顯示,南通如東風電行業仍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風電及裝備配套產業實現應稅銷售149.2億元,同比增長57.1%;實現納稅4.44億元,同比增長18.4%。
成長 黨建聯盟成堡壘
只有抓住了“安全生產”這個牛鼻子,海上風電產業建設才能基牢壩穩。
為了搶抓2021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電價政策的最后窗口期,海上風電場項目陸續進入工程建設集中期、高峰期,截至目前,如東沿海平均每天出海風電運維船舶20余艘次,出海風電運維人員100余人次。
“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會大大影響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對生命財產安全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南通海事人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是紅線。
對此,今年5月,在黨建聯盟的基礎之上,南通如東海事處、如東縣發改委、如東縣應急管理局、如東縣水務局、如東生態環境局、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洋口鎮、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等共同簽訂了南通海上風電黨建聯盟守信聯合機制、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合作備忘錄。
通過黨建紐帶,相關政府部門建立起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施工船舶、交通船、運輸船及船員等六類核心要素實施分類管理,制定日常防范、源頭治理、前端處理等措施,共同開展聯合監管、聯合檢查和聯合懲戒,不斷夯實海上風電安全基礎。
“我們注重發揮好黨建聯盟對風電產業施工建設的保障作用,使黨建聯盟真正發揮效能,打造成品牌。”南通海事局政委秦德生告訴記者。
“你們又來了,這次住幾天?”龍源蔣家沙300MW風電項目負責人看到南通如東海事處駐點檢查的黨員先鋒隊隊員問到。
原來,有的風電場距離海岸80多公里,如果按照傳統方法,利用海巡艇對此類風電場實施全面巡航,需要頻繁穿越施工區、漁區等,一般單程就需要5—6個小時,這樣開展現場檢查的時間就沒有了。為了能夠全面開展安全檢查,南通如東海事處黨員先鋒隊創新開展駐點檢查。
記者了解到,先鋒隊隊員們每次去施工現場需要乘艇在風浪里顛簸好幾個小時,在現場一住就是好幾天。他們利用駐點時間扎實開展船舶安全檢查、應急知識培訓、夜間應急演練等,不斷提升風電安全監管水平。
創新 雙重保障助騰飛
9月15日,由南通海事局黨員團隊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海上風電智能監管平臺上線。該平臺實現實時掌握風電場施工作業中的船舶、人員信息以及環境安全信息。
“在各風電企業黨組織積極參與下,風電智能監管平臺實現了大數據時代的智能應用管理,解決了海上風電監管‘看不到、叫不到、管不到’的難題。”南通海事局黨委書記、局長沈道明介紹,基于該平臺,風電單位和政府部門能夠實現監管同步進行,支持保障了新時代國家新能源海上風電的安全發展。
11月3日,南通市“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專業化建設現場推進會走進海上風電產業聯合黨委黨群活動中心。據了解,海上風電產業聯合黨委是黨建聯盟的升級版,實行“1+2+15+N”組織架構。
“1”就是聯合黨委牽頭單位——南通如東海事處黨支部;“2”是主管方和屬地方的兩家黨組織;“15”是指已經獨立建立黨支部的15家風電企業黨組織;“N”是指目前還沒有達到建立黨支部條件的風電企業,將其納入觀察員單位一并管理。
“正因為有了聯合黨委這個磁力場,我們有效地將風電產業主管方、屬地方、投資方、施工方、建設方、運維方等各方黨組織緊密組織起來,引領風電企業集群發展、抱團做大。”海上風電產業聯合黨委書記、南通如東海事處黨支部書記劉建業自豪地告訴記者。
聯合黨委不僅是對黨建聯盟的升級,更重要的是服務能力提速換擋。
為切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聯合黨委創新培養方式,探索“青藍式”結對、“互掛式”見習、“蘭考式”鍛煉等多元培養路徑。聯合黨委還注重激活黨員的創新動能,聯合打造風電運維智慧調度管理平臺,將所有運維船、停靠點、風電塔、AIS基站、應急自救站點、航線及水文氣象等要素輸入平臺,實時、全面掌握所有運維船舶信息資料。
在“組織+科技”雙重影響下,海上風電產業建設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將愈發凸顯。據介紹,待如東沿海所有海上風電場全部建成投運后,風電年發電量將超過135億千瓦時,與傳統燃煤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47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減少灰渣排放182萬噸,節約淡水3850萬噸。
馭風江海,賦能未來。南通海上風電發展黨建聯盟和聯合黨委的“組織融合”建設,成為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