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關鍵問題是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認識到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事實上,我們錯過可再生能源轉型機遇的每一年都是一種極大的損失。“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概念整天被提及,但有不少人找理由維持現有的能源現狀。一些人為他們的不情愿尋找借口,國內媒體時而爆出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深陷窘境”的消息,稱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推高了電價,令企業和居民“苦不堪言”。
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德國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是德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向205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占80%的目標前進的決心,是電價的持續下降和可再生能源補貼對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我們看到的是,德國作為世界上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代表性國家,依然是產業和技術創新的樣板。
“能源革命”不會在一夜之間完成,這一過程是復雜的,也許還是長期的,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這場革命已經來臨。
“三年后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將更客觀合理”
記者:我國可供開發的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場址靠近負荷中心。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關于海上風電電價政策文件,對我國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進行了規定。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秦海巖:我認為,其中有幾點值得關注:首先是時限。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海上風電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該文件中所涉及的電價適用于2017年以前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并不包括2017年投運的。因此該電價將對2014年至2016年三年間的海上風電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一時間段是大規模海上風電成本與電價水平的實際摸索階段,意味著到2017年會有一個更加客觀合理的電價政策。
從歐洲各國的經驗來看,海上風電電價也是在不斷調整當中,需要調高時會向上調整,根據行業發展水平也會適當下調。文件中規定了“投運”一詞,應特別注意該文件的適用范圍不包括正在建設或做前期工作的項目。
記者:對于目前大家關注的風電價格,您有什么看法?
秦海巖: 《關于海上風電電價政策的通知》在價格方面規定,對非招標的近海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下同),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