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力裝備行業來說,國際市場預期不穩定、國內市場低價競爭、產業長期發展的科學引領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未來電力設備企業應從傳統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從生產制造到制造服務,從注重國內市場到更加注重國際市場轉型和發展。”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方 電氣集團東方 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東方風電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
中國電力報:今年兩會您比較關注能源、電力設備制造領域的哪些議題?
趙萍:今年兩會,我提出《關于督促解決風電行業拖欠設備款的歷史問題建議》和《關于加大燃機重大科技專項研發支持力度的建議》。
風電設備集成特點使代表中國制造發展水平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整機設備上,一旦部件有問題整機供應商不得不承擔,業主以各種理由拖欠貨款或讓整機設備供應商不斷地投入卻拒不履行支付設備款的義務。如此會造成設備供應商資金缺失和貸款壓力,增加資金成本,同時自有資金周轉難度增大,進一步加大項目的執行難度或造成被罰款的惡性循環。希望相關部門督促國企通過雙方協商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燃氣輪機是提升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確保國防安全的核心動力裝備之一,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建議國家持續對5萬千瓦重型燃氣輪機的自主研發項目進行政策和資金支持,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幫助項目申請國家重大技術專項,使其早日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上取得突破。
中國電力報:目前,風電設備行業面臨哪些發展瓶頸?您覺得應該如何解決遇到的困境?
趙萍:受資源稟賦、電網輸送和安全可靠的因素制約,盡管當下風電發展比較平穩,但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上網電價下調、資源不穩定、消納不暢等因素拖累了下游風電運營商的贏利表現,并通過產業鏈傳導到產業各個環節。同時,風電機組價格的持續下降及運維成本的大幅攀升,又進一步壓縮了風電制造商的贏利空間。沒有贏利,風電的質量、技術進步和服務投入都難以得到保障,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國家層面來看,應出臺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規劃,促進就近并網、當地消納,緩解棄風限電難題是當務之急。從行業來看,應鼓勵發展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產業鏈條,優先發展附加值高、帶動性強、在未來能夠形成龐大產業規模和應用市場的細分產業。未來,創新驅動作用必將更加顯著,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應加快技術創新力度,進一步提高風電產業的智能化水平,推動風電產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成為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承接地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企業會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優勢、乘勢而上,讓整個產業鏈都能走出去,并在國際市場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合作格局,進而推動風電產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電力報:“十三五”期間,您認為我國電力裝備制造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趙萍:國家積極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推進非化石能源可持續發展,推進重點技術與裝備研發,實施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加大國際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等等,這些都是電力裝備制造面臨的機遇,也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基礎。
當前,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嚴重,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多重瓶頸,天然氣消費市場開拓困難,能源系統整體效率發展不均衡,能源價格機制還不完善等等,都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當然,繼續推進煤電節能減排改造,這對當下火電產能的釋放有一定利好。另外,國家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規?;l展,使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能源迎來發展機遇。風電行業近兩年發展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但在布局上逐漸向中東部轉移,并以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為主,這些發展新趨勢需要及時關注,并根據新情況轉變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