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總論:
目前已經安裝好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大部分都在北方地區,拿甘肅、內蒙、新疆的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場來說都是極度缺水的地區,這種儲熱能方式基本上不需要用水,即便使用中溫熱水儲能方式也是耗水量極少,因為是通過換熱器置換熱能,在使用中基本沒有消耗,高溫儲熱原材料也是在周邊附近地區很容易得到的,所以簡單易行可快速復制。
而且周邊的的大小城鎮冬季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進行取暖供熱,內蒙、東北、西北等省情況尤甚,每年的取暖問題都是當地政府重點中的重點,我國每年冬季的取暖用煤炭約4億噸標煤(相當于8億噸普通煤炭)、這個市場是極大的,利用風電制熱方式,使用風電熱能替代煤炭,將會獲得超巨大的利潤。
另外,按照燒掉1噸煤炭,同時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2.62噸,有毒氣體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計算,每年取暖燒掉的8億噸煤炭會產生20億噸二氧化碳、68億公斤二氧化硫和59.2億公斤氮氧化物,如果利用風電熱能替代這部分煤炭,那么如此數量巨大的有害氣體就不會產生,無疑有巨大而且明顯的的環保、節能減排效益。
冬季取暖供熱除企業和居民外,尤其在農業生產方面很值得一提的是:
現在已經普及的“塑料大棚”在最寒冷的時候急需補充一些熱能進行增溫,如果能夠使大棚中的溫度在最寒冷季節中的十幾天有些地方只需要幾天達到10℃以上(現在僅在5℃左右甚至在5℃以下,在這段時間中農作物僅僅是維持生命不被凍死,已經完全停止了生長,度過這段低溫期后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進行恢復,很耽誤農時和產量),將能夠提高數倍的農作物產量,風電制熱正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每個大棚在最寒冷的季節每晚僅需要1-3立方米80-90℃的熱水進行增溫就可以解決問題,往往是風越大的時候溫度越低,越需要熱能,而風大的時候風電制熱的熱能會越多,這正好是與風電制熱相匹配的一種自然互補。
假設每臺1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天加熱8個30立方米的中溫儲熱集裝箱,每個大棚每天使用3立方米熱水,那么每臺風力發電機組每天最少可供應80個大棚用暖(如果是使用1噸熱水,可供240個大棚需要)需要,大棚農作物總產量的增加是對全社會都有利的事情,很值得為他們服務。
當然,目前煤炭還沒有枯竭的現象(但是越來越難開采已是不爭的事實),燃燒煤炭取暖、發電的弊端是被普遍詬病的話題,通過利用我們的這個專利技術方案將會:
首先大幅度的減少風電場周圍附近地區城鎮、農村、工廠、企業的冬季的取暖用煤,而以風電熱能替代,隨著普及推廣面的擴大,儲熱設施的完善,最終完全使用或者是絕大部分使用風電熱能替代煤炭在冬季供暖,將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但會產生大的經濟效益(節省大量煤炭資源)又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因為燃煤而帶來的嚴重污染,是“節能減排、大幅度減少煤炭使用量”的一項很好的技術解決方案,更何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的支持,應該大干快上,越快越好。
從長遠看,利用風電轉化的熱能是建立在風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的基礎上的,很多年后,即便是在煤炭資源枯竭后仍然可以可靠的支持北方地區(推廣過程中自然會逐步解決超大量的熱能儲存、運輸問題,風電場附近的地區會首先受益)的冬季取暖問題,只要有風就有源源不斷的大量熱能供應。
在夏季可以大量供應給燃煤的發電廠替代部分煤炭進行發電,大幅度的降低煤炭的燃燒量,大幅度的的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也可以供應生活中的洗浴熱水,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的賓館、澡堂早都已經自己不燒熱水了,而依靠熱電廠的余熱熱水,使用專用的保溫熱水車天天送熱水以滿足需要(目前蘭州市的熱水價格是6立方米80℃熱水送到單位收費130元),此種方式普及后更可以供應各個小區,讓居民隨時用上“廉價的熱水”享受到“高級賓館”式服務,即提高了生活質量,又為利用新能源、節能減排,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最直接快速的優點是,可以使現在已經安裝好的、大量的因為上不了大電網而“棄風、停轉”處在閑置狀態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迅速發揮出巨大的綠色能源的作用,真正起到承擔社會能源需求的重擔,并得到更大、更迅速的發展,利國利民、功在千秋。
這是突破傳統思維方式的一種“新概念”的原創技術方案,正是因為在“風電并網難” “無法上網在曬太陽”的情況下,許多已經建立好的風力發電機組沒有發揮一點作用,使人耿耿于懷、于心不忍,所以潛心鉆研,提出此方案,以求利國利民。
作者根據長期的對風力發電機的研究并且吸收了大量的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成熟技術的應用情況,在長期在風能利用方面的經驗積累上以創新思維方式提出顛覆傳統的“風電直接并網”的模式,并且從“熱力學定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新的觀點,即“風電制熱、熱能儲存、熱能利用”,展現了一個在風能及新能源利用上(包括太陽能、潮汐能等間歇能源)的一個光明前景,希望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有大的突破,為國家的長久可持續發展,為節能減排承諾,為科學發展介紹此專利技術方案,不足之處歡迎斧正。
浙江日月昇科技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發明人):鄭爾歷
電子郵件:zjrs004@126.com
電話:13706550133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