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會科學院5月7日發布《2012年青海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 青海新能源未來發展優勢突出,風力發電日趨成熟,青海成為風機廠家必爭之地。
藍皮書指出,依托青海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堅強電網、便利交通、水電調峰能力強的獨特優勢,堅持特色與規模并舉、開發與保護并重,優化新能源產業發展環境,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培育特色優勢新能源戰略支撐產業,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大力開發風力發電和風電設備制造,使青海成為國家發展新能源的重要研發基地。到2015年,青海省戶用、光電建筑一體化(BIPV)、光伏照明等太陽能光伏系統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大型荒漠光伏并網電站裝機達到近1100兆瓦,發電量占全省總發電量的5%,太陽能光伏產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風電裝機150萬千瓦;2020年將建成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太陽能光伏產業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使新能源成為青海省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工業領域重要的支柱產業。
就太陽能而言,藍皮書指出,青海太陽能資源僅次于西藏,全省年太陽能輻射量為67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折合標煤1623億噸,折合電量360萬億千瓦時,相當于龍羊峽電站年發電量的6萬倍。太陽能產業具有廣闊前景,開發利用潛力大。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柴達木盆地,全年日照時數為3553.9小時,是著名的“陽光地帶”,最具開發利用價值和發展潛力,是國內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建立太陽能電力輸出基地的優選區域。同時,青海具有建設大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土地資源,荒漠和戈壁相對比較集中,廣闊而平坦,無遮擋,地質、地形等條件非常適合建設光伏電站。青海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也受到國外企業的青睞,美國EMCOR執行副總裁王新橋稱“青海是聚光光伏產業的福地”,西班牙埃菲瑪正在青海為國電的一個光伏項目做8臺高倍聚光HCPV樣機的跟蹤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