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對《河北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作出批復,同意河北省海上風電場按照總裝機容量560萬千瓦進行規劃建設,其中唐山區域430萬千瓦,滄州區域130萬千瓦。
隨著6月初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的召開,海上風電的話題又重回公眾視野。
在陸上風電基本被瓜分完畢的時候,更多的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海上風電市場。一邊是尚未開發太多的海上風電新天地,一邊是相關的技術和政策問題未落實。對于中國海上風電,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時機尚未成熟
依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截至2011年,全球新裝機海上風電場主要集中在中國與歐洲,全球海上風電總裝量達到3980兆瓦,其中,中國海上風電總裝機為209 .9兆瓦。2011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470兆瓦,其中中國新增107 .9兆瓦,占比達22.96%。
目前,中國已建成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包括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102兆瓦項目和國電龍源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風電場。
但是,中國海上風電第一期特許權招標到目前為止還沒核準,第二期何時招標到現在還沒消息。
海上風電的發展還是有不少制約因素。眾所周知,發展海上風電需要高新技術,但我國目前海上風電技術并不成熟,缺乏工程技術經驗。據了解,適于海上風電建設的5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機組制造,還處于樣機研制和實驗測試階段,缺乏適應多種建設條件的施工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輸電水平也較低。
另外,一些中小型民營科技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研究并不容易。有的企業相當一部分研發費用發生在國外,難以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境外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規定,因此得不到國家大型科研項目的支持。
以江蘇遠景能源為例,雖然其生產的風機受到很多全球領先的風場開發商的認可,但國外銀行以前沒有與其合作過,不愿意為購買遠景風機的買家提供貸款,導致這些國際采購商選擇遠景風機有難度。
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引導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智慧型企業的海外拓展加以項目融資給予買方信貸的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