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新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圖為白建華在訪談現場。
2012年7月24日15:00,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新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
主持人:咱們這些風電發出來的電利用率是什么樣的?利用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這是個世界性難題。世界各國一直在進行非常艱苦的努力和探索,到現在為止還在進行一系列的科技攻關和相應的研究,就是為了把風電大規模并網以后提高它的利用率。風電大規模接入以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困難。首先,風電不同于常規的電源,我們通俗一點來說是靠風吃飯。 就是有風的時候風電廠就可以發電,沒風的時候就發不了電,這是間歇性的。還有它的大小是一個隨機的,我們需要它發的時候,有的時候發的大,有的時候發的小,就是這個風大風小是變化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我們想預測它非常困難。風電非常獨特,比一般的常規電源有非常多的特性。為了解決這個困難,為了把風電利用好,我們國家電網公司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建設了數值天氣預報,還有我們在14個省建立了風電廠的預測系統,目前我們預測的準確度達到了85%,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了。
目前,國家電網在國網經營區的26個省,對570個風電廠已經建設了“風電實時監測網絡”。還有,我們風電出力和電力需求通常是相反的,就是說,白天大家都需要電的時候,系統需要電比較多的時候,它可能是風電出力比較少,到了后半夜的時候,大家用電少了,這個時候風電反而出力很大,所以說我們要跟隨這個變化進行調整。這就需要常規電源有很好的調解性能,但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相對比較差。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西班牙風電發展比較好,它的水電、氣電、油電比較好,達到了47%,隨著風電的波動,這些電源可以做到靈活調節。風電波動的話,和需求不一樣,這個波動很大,其他電就要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