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經過了前段時期以光伏、風電為主的投資狂潮后,進入了低谷,有的企業破產,許多企業在經營上舉步維艱。中國在新能源項目方面的投資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拉動傳統產業發展的效果不佳,市場價格偏高。新能源產業何去何從?反思中國新能源產業所走過的歷程,首要的問題,是發展路線的問題。
一、技術路線,熱源還是電源
當前的新能源產業在能源轉換技術方面主要有兩條可供選擇的路線,一條是以太陽能光熱、生物質應用為代表的,優先轉熱的“熱源”路線;另一條是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優先轉電的“電源”路線。西方發達國家選擇“電源”路線,是建立在將污染大的產業(光伏電池矩陣)置于發展中國家的前提下的,成本太高,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能耗高,污染大,得不償失。無論是“電源”,還是“熱源”,都有許多難以解決的“瓶頸”。走“電源”這條路線,短期利益較大。然而對于起步階段的中國來說,跟隨西方國家“電源”路線并不適合國情,必須改變這一路線,盡快轉到適合中國國情、可持續發展的路線上來。
比較熱源與電源路線,前者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轉換效率。熱能的轉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以太陽能為例,集熱效率可達90%以上,而目前商業化的光伏產品的發電效率在20%以下。
?。ǘ﹥δ艹杀尽δ芸梢杂行岣吣茉雌焚|,滿足高峰期能源供給的需要。目前鉛酸電池儲電價格每千瓦時800元左右,鋰電3000元以上,而使用常見相變材料儲熱,價格則要低得多。
?。ㄈ┲圃旎A。中國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市場。熱能產品的原材料是鋼鐵、玻璃、水泥等,中國通過房地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制造這些原材料的強大產能。中國在低溫端熱能產品(太陽能熱水器,使用溫度在100度以下)應用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具有向高溫端熱能產品(做飯、取暖、發電等,使用溫度在300度以上)發展的動力,市場巨大。
?。ㄋ模┫嗷リP系。解決了熱能問題,就間接解決了“電能”相對緊缺的問題,還能降低能源消費的總成本。能源終端70%至80%是以“熱能”的形式消費,直接使用熱能,可以減少電能的消費。直接使用熱能的成本較低,以空調為例,可降低能耗30%至70%。太陽能高溫熱源既可用于太陽能制鹽、海水淡化、太陽能制氫等工業領域,也可用于滿足家庭與單位的烹飪、供熱(開)水、供暖氣、烘烤等使用要求,替代燃煤、燃氣鍋爐等。
因此,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技術路線選擇上,應優先選擇熱源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