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重要項目,包括巴西的裝機容量為211 兆瓦的IMPSA Ceara 風電項目和裝機容量為195 兆瓦的巴伊亞Renova 風電項目。此外,還有中國河北省圍場御道口風電場,裝機容量為200 兆瓦。歐洲有好幾個大型近海風電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德國海域的Dan Tysk 項目,丹麥海域的Skagerrak 4項目和荷蘭海域的Randstad 項目。
公開市場投資方面,中國的華銳風電完成了價值14 億美元的股票出售交易,另一家中國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山東金晶科技募集了2.2 億美元資金。
在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第一季度最大的交易是一輪價值1.43 億美元的擴展資金,是由美國的生物質能和垃圾發電領域的專業公司Plasma Energy 完成。
2011 年3 月發生了一起對能源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悲劇。日本地震及后來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使日本及德國等其他國家對核能的未來產生了懷疑。起初,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的股價急劇上升。但是,核泄漏問題的短期的主要受益者是燃氣發電行業,而非可再生能源行業。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盡管2010 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額創歷史新高,但也并非一帆風順。新的挑戰開始出現,現存的難題更加棘手。首先,西班牙和捷克共和國對已有的光伏發電項目降低固定電價水平,此舉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德國和意大利等國政府也宣布將降低新建項目的固定電價,這是技術成本下降的必然結果。令人擔憂的是,面對經濟困境,各國政府可能會背棄先前承諾的項目交易,致使股權投資人和銀行的利益受損。
第二個挑戰源自天然氣的價格。2010 年一年間,美國天然氣價格(Henry Hub)基準都保持在每百萬熱值單位3-5 美元, 遠低于2008 年的峰值13 美元,同樣低于近10 年來的中間幾年的普遍價格水平。這刺激了美國、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生產者建立了更多的燃氣發電站,也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電力購買協議條款產生了消極影響。
可再生能源的第三個挑戰來自外界的懷疑。這一點既體現在股市中,也體現在國際政治上。股市對清潔能源未來收益表現出悲觀情緒。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和氣候門事件之后,國際政治界的情緒比前幾年相比更為低落。事實上,各國在減排方面的進步,已經大大超過了2010 年12 月坎昆會議上的預期,氣候學家們去年在“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上進一步達成了共識。然而,清潔能源問題仍未變成各國政府工作的首要議題。
盡管如此,還是可以感覺到,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 年初,可再生能源行業正以各國社會輿論和決策者所沒有預見到的速度迅速發展。這種進步體現在投資水平上,更體現在與傳統能源的成本競爭上。
報告推斷,一些投資者、媒體評論員和政府官員仍把可再生能源視作規模有限的細分市場。此種觀點認為,主要投資行為仍然集中在傳統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日本福島核泄漏危機發生前的核能領域,可再生能源投資只是一種昂貴的消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