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在連續經歷幾年爆發式增長后,我國風電慢慢進入一個平緩的發展期。一方面,大基地的風電開發依然在嚴格有序地進行;另一方面,隨著三、四類風區風電機組的不斷研發和改進,三、四類風能資源的開發也初具規模,成為風電領域的另外一道閃亮的風景。各大發電企業和整機制造商開始聚焦于華中、華東和華南等內陸的一些山地、河谷、湖泊區域,上演著新一輪的圈風運動。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的數據,截至2010 年底,我國在三類風區的總裝機容量累計達到5340 兆瓦,主要分布在甘肅、黑龍江、吉林、寧夏和新疆等5 個省份;在四類風區的總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5436 兆瓦,覆蓋范圍達27 個省市。
追索風資源
曾經,三、四類風區的風能資源在風電人的眼中并不耀眼。2009 年7 月20 日,為規范風電價格管理,促進風力發電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制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51 元、0.54 元、0.58 元和0.61 元,其中標桿電價水平為0.58 元和0.61元的風能資源區就對應三類和四類風區。
有業內人士習慣于把三、四類風區稱為低風速風區,實際上混淆了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于低風速這個概念,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的解釋是:風能資源評估標準中的3 級,以風功率密度每平方米300 瓦(風速頻率分布屬于瑞利分布時對應于年平均風速每秒7 米)作為可開發的正常值,達不到的那部分便是“低風速”,另外如風力分級標準中規定的IV 級基本參數中輪轂高度年平均風速為每秒6 米,相當于低風速。
實際上,低風速概念與三、四類風區并不完全等同。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首席專家朱蓉解釋,三、四類風區如云貴高原某些地方的風速并不低,風能資源甚至和“三北”等大基地一樣好,只是條件復雜造成經濟效益較低,不宜開發,所以才劃分到四類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