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玉門市昌馬鄉大唐昌馬第一風電場,場長任哲榮很滿意地看著甘肅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剛剛發來的分配給他們風電場的發電并網負荷數據。
任哲榮負責管理的風電場有134臺風機,裝機容量20.1萬千瓦,自去年年初投運以來,每月平均發電量約2800萬千瓦時。“如果按設計標準算,我們每月可以發電4000萬千瓦時,但風電很不穩定,風大時和風小時的出力能相差十多倍。加上最近兩年這一地區風電規模迅猛擴張,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各個風電場都不能滿發。”任哲榮說,其實,國家電網公司為風電企業多發電、多上電做了很多工作。
為了保證風電場的安全穩定運行和發電計劃的公平合理分配,甘肅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為每個調管的風電場制定了調度運行評價辦法。
“辦法詳細規定了風電場的一些技術標準、設備運行管理規范,用嚴格、公開的考核辦法促使風電場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規范,提高了發電的穩定性、可靠性,減少了對送出電網的影響,提高了風電利用效率。”任哲榮舉例說,辦法規定,風電場并網沒有安裝低電壓穿越裝置的,要扣200分。風電場安裝了低電壓穿越裝置,可以有效降低風電的不穩定性給電網造成的沖擊,保證發電機組的不間斷并網運行。現在,這里的風電場都按照要求安裝了這一裝置。
任哲榮和其他的風電場負責人還發現,自從按照要求安裝了風電有功智能控制系統后,上網發電量明顯增加。他們不知道,這一系統是甘肅省電力公司投資640多萬元,組織科研攻關出來的。風電有功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及時調配各風電場的上網計劃,提高了空閑電網斷面的利用率。據介紹,僅這套系統就為酒泉風電基地增加上網發電量7.05%。通過該系統,各風電場也能看到其他風電場的調度信息,每隔五分鐘就會收到由甘肅電力調控中心下達的出力指令,各風電場也可以根據風速的變化申請調度計劃。
河西風光無限好。除了風電,嘉峪關、酒泉地區的光伏發電也快速發展。在酒泉市金塔縣工業園區,墻上鮮紅的“建設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的標語非常醒目。目前,這里已經有7家光伏發電企業入駐,并網發電的有3家,總裝機2.3萬千瓦。從今年4月并網發電以來,已累計發電3600萬千瓦時。“再過幾天,還有幾家發電場要投運,并網負荷將增至8.3萬千瓦。”該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姚斌說,為了保證光電的送出,幾家風電場合建了110千伏紅柳洼升壓站,但他們沒有運維經驗和技術能力。嘉酒供電公司就派人來代管和運維升壓站,還在運行操作、計量等方面給發電場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