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基地式集中開發是我國風能利用的重要方式,以風火打捆或風電協同其他形式電源的打捆送電,是解決大規模基地式風電開發的有效途徑。
大規模、高效率打捆送電的實現方式,目前首推超高壓,特別是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三縱三橫一環網”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規劃,值此時期,如何按照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要求,優先保證大規模基地式風電集中開發和送出,亟需認真研究和實施。
大電網支撐大風電
近年來,我國風能利用開發發展迅猛,截至2012年6月,“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與此同時,風電消納卻日趨困難,尤其是“三北”地區,風電場閑置棄風現象嚴重。究其原因,風電需要更多調峰電源支撐或電網調度運用水平需要提高,以及我國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特點,是主要影響因素。
在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眾多聲音里,應該積極貫徹“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思路,通過擴大風電消納區域范圍的舉措,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
另一方面,繼以西北電網750kV輸變電工程為代表的一批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建成投運,國家電網正在高調推進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一交三直”,并在建 “一交三直”(包括哈密—鄭州±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共8條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工程。同時,±800kV蒙東—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1000kV錫盟—南京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也已著手動工準備。
在規劃上述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巨大預期效益中,尤其是工程路徑涉及風電開發規模密集的“三北”地區的幾條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如何帶送更多風電,還沒有看到比較清晰的計劃和舉措。
為規劃特高壓輸電通道的運用方式,考慮風電等新能源的合理配送容量,一些研究成果已經應運而生。
一項電網公司研究的哈密—鄭州±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的輸送風電研究表明:按照通道額定輸送容量7600MW,通道參與部分受端電網調峰,不棄風或少棄風輸送風電的條件考慮,推薦通道利用小時數6500h,則配套風電裝機容量2800MW。
一項電網公司外部單位進行的,1000kV錫盟—南京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的外送風電研究顯示:按照通道輸送容量9000MW,通道適度參與受端電網調峰,風電運行平均棄風電量5%的情形計算,推薦通道年運行小時數為7680h,則配套外送風電裝機容量為4500MW。
前一項研究中,風電基本不棄風,輸電通道利用小時數6500h,風火打捆(哈密煤電基地容量暫定為8280MW)比例約為1:3;后一項研究中,風電做5%棄風運行,輸電通道利用小時數適度提高到7680h,則風火打捆(錫盟煤電基地容量暫定為9900MW)比例可提高至近1:2。
后一項研究還顯示,從發揮通道帶送風電效益考慮,通過加大風電棄風比率,配套外送風電裝機容量甚至可以進一步提高。而增大風電棄風比率,在保持風電利用小時數不致過低(即保證可接受的經濟性)的情形下,可以換來更大風電裝機規模,獲得更多風電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