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其所判斷的電力發展趨勢還是基本認同的,但不同的是,筆者認為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恰恰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伴隨著我國核電的日趨強盛,相對應的必然是煤炭資源日益減少,到那個時候,現在的資源豐富地區將面臨資源緊缺的危險,而如今的資源匱乏地區卻很可能變為能源富庶區,屆時,通過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進行“東電西送”也未為不可!豈不知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另外,筆者也曾耳聞特高壓的建設將會動了某些地方政府乃至相關運輸部門的“奶酪”一說,稱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此,我只想說,“特高壓”不是哪個企業的特高壓,不是哪個人的特高壓,是中國的特高壓,是國人的特高壓!政府和職能機構的奶酪,哪個不是國家給的?懷揣這些想法的人,是想跟國家、跟民族博弈嗎?
所幸的是,國家剛剛出臺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堅持輸煤輸電并舉,逐步提高輸電比重。采用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穩步推進西南能源基地向華東、華中地區和廣東省輸電通道,鄂爾多斯盆地、山西、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這也進一步確立了打造特高壓骨干網架的構想。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今時已然不同往日,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人教會了世界如何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人教會了世界如何消費。我們期盼,下一次的大變革,中國人通過打破常規思路,用開拓進取的精神來教會世界如何“可持續發展”!既然世界電網發展的難題在中國,世界電網創新的動力在中國,那么世界一流的電網發展創新成果為什么不能出在中國?在這種的情形下探討如何更有效的解決保障我國電力供應的問題,既然沒有更讓人信服的方案,那么,讓特高壓放手一搏,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