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行業經過前幾年高速增長后,從2010年開始速度放緩,2012年我國風電雖然保持了穩中求進,但是風電發展瓶頸仍然凸顯,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1、棄風限電嚴重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2年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全國平均為1890小時,較2011年下降了30小時,個別省(區)風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400小時左右,浪費了清潔能源和投資。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區棄風限電嚴重,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小時,而2011年只有100億千瓦小時。棄風電量占2012年風力發電量的1/5。
2. 消納困難
風電消納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更為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遠離負荷中心,電源結構單一,缺乏調峰能力。另外,跨區輸電能力不足,也是一個原因。正如國家能源局通知中指出的那樣,大量棄風限電現象暴露出了我國能源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3、并網受阻
2012年,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7536萬千瓦,但是并網容量是6083萬千瓦。有20%的風電機組當年不能并入電網。除了安裝的風電機組需要調試的原因外,也反應了風電場建設和電網建設還沒有完全協調發展。
4、產能過剩
一個國家在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產能過剩是可以理解的,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但是,如果是盲目擴張,將會造成資源浪費,資金周轉困難,也助長了不公平競爭,影響質量。現在已經到了用理性來解決問題的時候。
5、海上風電發展緩慢
最近國家能源局專門召開了一次海上風電發展座談會,由劉琪副局長親自主持。認為海上風電是未來風電發展的重要領域,但是由于受目前價格政策不明確、海域使用協調難度大、技術研發和施工體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緩慢。2012年底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僅約39萬千瓦,離2015年500萬千瓦目標的要求差得很遠。
6. 科技創新能力薄弱
中國風電技術發展走的是一條從買許可證、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聯合研發到自主創新的路徑。這幾年我國風電技術通過與國際合作和自身努力,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在總體設計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方面仍存在差距,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對風能而言,當前首要任務是務真求實地解決好風電發展的瓶頸問題。去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和相關部門已就瓶頸問題提出了許多相應的措施,風電業內人士也紛紛獻計獻策,形成了下面一些共識。